1 目标清晰的小陈
第一个姑娘叫小陈,遇见小陈是在2007年暑假,那是我接的第一个家教的学生。
当时我们辅导班里有三种辅导形式,小班,一对一,这两种形式都是在辅导班上课,学生来我们教学点。
家教是另外的形式—家教,就是学生不出门,老师亲自上门授课!当时小陈是高一暑假,她是房山区北师大良乡附中的学生,据她讲,她的成绩属于中等的学生,其他各科都是中等偏上水平,唯独化学差了很多。
了解了她的情况,针对她化学初中底子不好,加之她所在的班级是实验班,老师讲课的快,在她基本没听懂的情况下,稀里糊涂的过完了高一。
我就从最基础的知识的给她讲,期间穿插一下初中知识,每次上完课都给她就一些相应的练习,她每次都按质按量完成,就这样经过一个暑假的努力,她逐渐对化学有了感觉。开学以后,她说她的化学和其他课目一样,都是班级前几名。后来高考考取了海南大学。
2 方法独到的小张
第二位姑娘叫小张,小张是北大附中的一名高中生,父母都是中国知名大学的教授。
当时小张的基础还是不错的,化学不太稳定,遇到新题不知道如何下手去做。开始我先把她之前的错题一一和她分析,找到她做错的原因,再准备一些新题让她练手。
在高二下学期她准备考国外的大学,在复习高考的同事,还准备国外的考试,由于遇到经济危机,最后考取了北大医学部,现在读研二,下面是她考上大学之后,发给我的email中分享的学习方法,一起分享给大家。
小张的学习方法
要说学习方法,我还真没有什么系统的好方法,无非就是平时作业尽量做完,上课尽量认真听,大考前临阵磨枪,小考前也临阵磨枪一下。
要说智力,我自认为我的智商是不怎么高的,别人一下就能懂的问题,我却要想很多下,甚至写到纸面上才能理解题目到底在问什么。
要说基础,我上高中前的基础是很不好的,尤其是物理,初中时不爱学这一科,于是遗留下很多问题,化学也是马马虎虎地过去了。所以说,上了高中后我充分地体会到基础薄弱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
我认为我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大的进步是因为我从高一后的那个暑假开始在##补课,一直补到现在。在考了这么多次试之后,我认为,抓基础才是关键。就算难题你做的再多,前面的简单题错多了,最后的分数也是惨不忍睹的。所以我在尚文补课时比较注重基础。
老师讲的内容虽然听过很多遍,但是就算不耐烦也要听进去,因为这些知识会在脑中留下印象,慢慢地也就能非常熟练地使用了。当然,还要做题,但是我并不提倡题海战术。
每次适当地配上一些比较典型的题,做到能够熟练地掌握解题技巧时,就不用再在这一类题上浪费时间了。总之,就是听老师讲(真的要听进去,而不是一只耳朵进,另一只耳朵出)然后适当地做一些练习。
比起方法,我更看重心态(当然不是说方法不重要,只是我自己也没什么方法)。高二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比较笨的人,以“脑子反应慢”为自己成绩不理想的理由,只满足于一些小进步,例如只要我能进年级前五十就会开心的不得了。后来上了##教育后,我的成绩逐渐甚至大幅度提升,我才发现,其实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差。虽然人还是一样的笨,脑子还是一样的反应慢,难题也依然做不上来几道,但是我基础好了,成绩一下子就上去了。高一时物理总是考六十多分,到了高二就变成八九十分,化学数学也比以前要好。这时候我才相信人的潜力真的很大。
我以前总认为笨人是无法超越聪明人的,但是笨有笨的优势。我们没有聪明人的优越感,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班里的位置,也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
我们不指望一步登天,所以会循序渐进,认真地将自己的不足一个一个地排除掉。笨人总会说,其实我这里不好,那里也不太行,所以如果能够放平心态的话,笨人懂得要去追赶,且不会满足于现状,认为自己还能够做的更好。只要努力,笨人就能够超越聪明人。
(此文已征得小张本人同意公开)
3 不断成长的小王
第三个姑娘,叫小王,小王的爸爸是北京一所高校老师,妈妈是北京土著。我认识小王的时候,她读初三,从小学到初三没有独自一人过马路,没有一次自己上过学,每次过马路都有家人陪着,每次上下学都有妈妈伴着。
可是,我每次给她就是作业她都会做,都会完成。她知道,学习是她自己的事情,在她上学期间,生活上的事情,父母会帮她做,但成长要靠她自己。
后来上了高中,她自己上学了,不在用妈妈陪了,开始自己出去和同学玩,所有自己的事情都学着自己做了。在高中阶段也很努力,不断成长。最后考取了首都师范大学,她的人生目标是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写这三个姑娘,是想说,她们的家境都很好,家里很富裕,但是他们没忘初心,还是拼命努力学习,追逐她们自己的梦想!她仨,让我想到了一句话:优秀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