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4日,情人节,父母学堂分享的第14天,第2次周分享。
“不设限,给孩子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是这周分享主题。
你给孩子做过规划吗?或者你给孩子报过课外班吗?那你有没有想过,你是如何作出最后的决定的呢?是觉得这么做对孩子的未来有价值?还是因为这样做能让孩子更快乐?是因为孩子喜欢,还是因为以后考试能够加分?如果你是为了孩子的兴趣,那在这里,你真的要给自己点个大大的赞!
我曾给大宝报过两个学期的围棋课,对围棋学习的期待程度,我比他高。说白了,就是他没那么想学,是我想让他学。我为什么想让他学呢?大概潜意识里是我自己有兴趣吧,觉得围棋挺高深的,可以锻炼逻辑能力和全局观啊。娃要是能学会,不是挺好?我估计很多家长给孩子报班都跟我又差不多的想法。然后刻意制造着各种好奇心,梦想着有朝一日,娃能在自己画的大饼中找到乐趣,然后坚持下去。结果是,大宝为了我的期待,坚持了两个学期,依然没有多高昂的兴致。这大概就是只看价值,不看兴趣的后果了。
意识到这一点,我就不再强求了。后来他自己选了木工课,已经3个学期了,一直坚持,甚至胳膊受伤的时候都不愿意请假,这才是真正的喜欢吧。
我们总是试图在孩子的每一项活动中找到对学习有益的地方,然后这项活动才能被名正言顺的允许。问个问题,你会允许孩子长时间看手机或者Pad吗?
我想你肯定说,怎么会呢!看时间长了对眼睛不好啊。
那如果,他是需要用手机或pad学习呢?
我相信你也会考虑到对视力的影响,但对孩子看手机或pad的行为,肯定就没有那么抗拒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我们心里,潜意识就会为所有事情做预设。很明显,学习是孩子的“正事”,所以一切可以为此让路,除此之外,都是可以被拒绝的。而事实上,其实并不是这样。在我们和孩子的生活里,“学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甚至不是最终要的那部分。当我们,对孩子只有冰冷的道理和规矩的时候,爱,就无法在我们和孩子间流动了。我们需要爱的流动,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个温暖而有活力的生命体,否则,跟冰冷的机器,又有什么区别呢?
爱,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存在。我们总会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可你知道,孩子对父母的爱,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深厚和真挚。曾经有个实验,大家可能也听说过。让孩子和爸爸妈妈相互打分,孩子无一例外给爸爸妈妈打了满分,爸爸妈妈无一例外,没给孩子打一个满分。为什么?因为在孩子心里我们就是完美的化身,无论我们说什么,孩子都会认同,无分对错。即便我们有时候伤害了他们,他们还是愿意选择原谅我们,依然爱我们,我们也依然是他们心里的满分,这才是真的“无条件”的爱。不为别的,只为你是我的爸爸,你是我的妈妈,所以爱你们,不需要理由。
再看看我们自己呢?我们总觉得孩子不够好,觉得孩子还应该更努力。一旦孩子哪里做的不满意,我们就会不由自主指责他们,美其名曰:“为了孩子好。”孰不知,我们带有情绪的指责常常让孩子们无所适从,其实他们本身并没有想违逆我们的意思。只是很多时候,他们并不知道怎样做,才能符合我们的期待。可我想说的是,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符合我们的期待呢?我们所期待的,就真的是最适合孩子的选择吗?再问一句,当我们为了别人期待而活的时候,你真的是快乐的你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也不必尽施于人。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接纳他的独特,因为“人”的成长,没有所谓统一的标准。即便在百花齐放的盛夏,也不是所有花朵都在同一时间绽放的;也不是因为百花在盛夏开放,所以花朵就都要在夏天盛开。如果你的孩子是梅花,他注定要在冬天,才能“凌寒独自开”。
允许每一朵花,在属于它的季节开放,这就是大自然的爱。大自然对我们的爱,也是如此。它从来不限定我们,不会预期我们长成的样子,也不会厌恶我们已经长成的样子。所以我们喜欢大自然,当我们倍感压力,当我们心情烦躁,看到碧海蓝天,绿水青山,就会感觉无限舒畅,甚至只是想一想大自然的美好,都可以缓解压力。
无论你做了什么,大自然都不会批评你,不会厌恶你,不会唠叨你,不会催促你。你根本不用担心它会问你什么,说你什么,你也从来不用担心它会做些什么,让你的心情变糟。大自然永远能够包容,能够接纳,能够静静的陪着我们。只要我们愿意,它从来无怨无悔。那我们呢?我们对自己的孩子,是否可以像大自然对我们一样呢?
让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要用我们有限的头脑,去限制孩子们的无限可能。总有一天,孩子会释放出属于自己的能量,让你刮目相看。
《不设限,给孩子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是我这周的分享。感谢你的聆听,我们下周见。
我是秋水无霜,我在父母学堂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