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念叨与爱抚

        今天是母亲节。五一期间回老家看望母亲的情境,一直让我难以忘怀,禁不住写一点文字。

      母亲生于1930年,属马,今年已届95岁高龄。除了驼背、耳背和眼睛患白内障(经医院诊断不宜手术)视力模糊外,说话虽有些絮叨但思维不乱,生活基本自理。母亲现在老家跟着70多岁的大哥一家生活,在村里开卫生所的侄子负责保健。

      母亲年纪大了,常常陷于对陈年旧事的絮叨和对孩子的念叨之中。春节前回家看她老人家时,说好在海南过冬后,五一节再回家看她。中间几次给大哥打电话,母亲总是询问我何时回家,反复念叨五一节快到了没有。

        由于患白内障,母亲现在只有一只眼睛能看着点模糊影像。当我回到家中出现在她的面前,听到我喊娘的声音后,老人家的第一个举动,便是从座位上站起来摸索着拉起我的手,脸几乎贴在我脸上说:“我光听着声音是你,让我看看还能不能看清你的模样?”接着摸摸我的脑袋、肩膀,捏捏我的胳膊说:“还是不胖,又瘦了。”其他弟兄和小孩子到他跟前问候,她也拉拉手,摸一摸,高兴的合不拢嘴。外面回来的儿媳向老人家报到时,她拉起她们的手,逐一询问她们娘家的人好不好。

      待这一套问候礼节完成后,母亲坐在堂屋左手的上座上,我则习惯性地坐在她侧面下手的椅子上听老人家念叨。母亲念叨的首要内容便是“主动回报”自己的身体和生活状况:“我除了看不清、听不清外,腰不酸腿不疼,能吃饭。每天还能在院内和大门前的路上走几圈。”接着还不忘说些表扬和宽慰的话:“你哥哥嫂子天天不离开我,都很孝顺,伺候得很好。有个受凉发烧不舒服什么的,孙子孙媳就给我打针吃药。我这把年纪了,你们回来看看,我还能坐在这里,脑子不乱,已经很不错了,你们在外面不用挂着我。”这些话,半天之内,她重复了好几遍。

      午饭前,母亲不忘提醒我们弟兄拿点礼物去看看家族近门的叔叔姑姑并请他们来吃饭。吃饭间,她听不清楚我们弟兄妯娌说的什么,但觉得热闹,所以也时不时地絮叨一些陈年旧事。家人笑话她总是念叨这一套。我则告诉家人:“不要笑话她老人家,我们这些儿孙能否修养到这个程度,还不一定呢!”

      母亲自年轻到老年,一直是一个善良而自信的女人。她的心里总是想着孩子和他人。父母养育我们弟兄五个。父亲是独子,60多岁因病去世,一辈子辛辛苦苦却没有享到孩子们的福。现在,以母亲为核心,五个小家庭,组成一个四世同堂、30多口人的大家庭。全家聚会时,要摆好几桌才能坐得下。屋内院外,孩子一大帮。母亲之下三辈人,有喊娘的,有喊奶奶的,有喊老奶奶、老姥姥的。母亲看不清楚,有时对小孩子们对不上号,但摸着他们长高的个头,听到他们大声玩闹喧哗的动静,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一个劲地跟我说:“你看看这些孩子长得多喜人啊!”我当着家人的面大声对着她的耳朵说:“这个大家庭的发展都是您老人家的功劳!您就是我们家的佘太君和老太后!”母亲听后突然站起来很庄严的挥了一下手,大声说道:“这些孩子都是我的!”家人听后,笑声一片。

        我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开始习字画画。先后为母亲书绘了《福寿》《麻姑献寿图》《松鹤延年图》中堂挂轴。今年春节期间,写了一首长篇白话诗《父恩如山,母恩似水》。近日回家又专门给母亲书写了《百寿图》《百福图》。我对母亲说:“老话说的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些福寿我是写给您的,也是写给全家人的。您老人家给全家带来了福分,全家都沾您老人家的福气!”母亲高兴的对我说:“你不在家的时候,我经常爬在墙边看你给我写的字、画的画。我告诉那些经常到我们家来打扑克玩的老人,这些都是我们家老三(即本人)写的。你小时候读书画画的样子,我脑子里还记着哩。”说这话的时候,母亲显得很自豪。此时,佝偻瘦小、满脸皱褶的母亲,在我的心目中立刻变得高大伟岸起来。正如明代胡奎诗言:“欲知慈母心,磊磊高山石。欲知慈母操,青青古岩柏。”

      老话说,年纪再大在父母面前永远是孩子。母亲对幼小子女的哺育和怀抱是母爱的自然流露。没想到,我六十多岁后又突然得到老母亲的爱抚。这不禁让我想起南宋姚勉的诗句:“人生安得常童颠,只作婴儿啼母前。”我多想在母亲面前做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啼婴”,以便享受无尽的慈爱!

      我是一个离家在外学习工作生活40余年的游子。母亲早年为全家操劳的情境历历在目,至今母亲仍然牵挂着远离家乡的我。为此,两年前我专门用柳楷工工整整地写了一幅孟郊的《游子吟》为母亲祝寿:“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近日,在母亲九十五岁寿诞到来之际,我又书写了南宋诗僧释文珦的《游子吟》:“游子行远方,慈母在高堂。砌有忘忧草,对之还断肠。母心乃如斯,子心其可忘。子心苟如母,足以感苍苍。”

      人到老年,上面还有老母亲牵挂和问寒问暖,还能找到回家的港湾,实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宋代李光《小诗送孟坚北归》诗言:“汝到家中暂喜欢,倚门慈母问平安。举头便见天边月,莫作千山万水看。”读到网上流传的杨绛先生的一段话,更是让我瞬间泪目:“当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都走了,这世间就再也没有任何人真心实意地疼你爱你了,没有人在意你过得好不好,工作累不累,胖了还是瘦了,再没有人忍受你的坏脾气,包容你的缺点。当你再去回忆和父母的点点滴滴时,你会泪流满面,心如刀割。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的确,父母在世时,我们还有家可回,有父母可看;一旦父母不在了,家就变成了记忆中的故乡,因为我们最牵挂的人和最牵挂我们的人已经不在了。母亲始终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主心骨,是我人生征程的方向标。如今,母亲虽已风烛残年,但依然赋予我生活的动力,照亮着我回家的路。

      祝愿我的母亲健康长寿!

      祝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健康长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又是一个中秋,由于Yq的缘故孩儿他妈和二宝去了姥姥家,我还得坚守岗位,大宝只能一个人在家,三个不同的地方便是一家四...
    红子o阅读 435评论 9 18
  • 写在前面:本文是十年前因思母恩,为母亲逝世十周年而写的文字。在老人家离开我们又一个十年之时,我将此文再次发表,用以...
    洪冰夜话阅读 4,266评论 108 182
  • 『题记』明天农历十月初一,是传统的祭祖节日。因为是农时冬天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
    发呆的老渔民阅读 1,814评论 0 2
  • 父母在哪里,家在哪里,我们还有来路;父母不在,家不知在何方,我们只剩下归途。 岳父离去后5年的4月24日早晨,妻接...
    一帆风正阅读 232评论 0 1
  • 今年的母亲节刚好取回前阵子照的全家福,送给母亲一本精致的像册与一幅110*80的装裱照,像册里是她生命中的重要人,...
    遇见凌丽阅读 560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