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开始看《如何阅读一本书》,用手机在线阅读。
一开始看的时候很专注,然而从头到尾看完第一章第二章的时候,就昏昏欲睡了。还发现手机翻了那么多页,看了那么久,就看了一点内容。再看看全书的章节,还有那么多,不想看了。
这个时候再勉强看了一会儿,却什么都没看进去。因为这时候完全是被动阅读,还不如不看。
为了让自己清醒点,我去玩了几局游戏,iPad上的“花花传奇”。看着满屏花朵绽放,通关。特高兴,又玩了几局,接连挂了,用完了五个生命值,没得玩了。依依不舍回到看书这件事。
同样要思考要动脑,为什么玩游戏这么起劲?游戏有积分有明确的通关条件,每走一步能快速反馈我的成绩。又有通关的激励,我当然是越玩越想玩。
可是看书,我没有明确目标,看完不会清晰反馈我的收获,还没精美画面吸引人。哪会比游戏好玩!
我回想行动营期间接触到的,怎么看一本书,抓住关键问题:作者写这本书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想解决什么问题?
有了这个终极目标:我看书的时候,就有目标了。再结合早读课颜老师的分享,知道本书大概分几个部分内容。主要讲了四个层次的阅读。
听了早读课,可是我想我得自己读一读这本书,于是今天又读了好几章,发现又读不下去了。原来带着目标去读还是会读不下去。为什么呢?我又犯了一个错误,每个层次的阅读都想仔细看看有没有不可忽视的细节,结果看着看着又陷入从头到尾的误区。
发现自己又掉坑,赶紧爬出来,记得颜老师今天早读问答时总结出的结论:不要只顾着快,也不要一味地慢,按内容确定快速略读,还是细读。
当我选择性快速略读,不死磕某一章节。我发现读书终于没那么累,也容易多了。不会被动看了一大堆内容,却晕头转向,一堆乱麻。看完有什么收获也更清楚。
我玩游戏的时候,它会有限制,玩了五次都没通关,就需要等半小时,攒一个生命值,才能接着玩,挂掉又等半小时。让人有种得不到的越心心念念。
看书或许也可以这样,固定看多长时间,然后让眼睛休息休息,或者可以写点自己的收获,梳理一下已读内容,才能接着读。一定要守住规则,再精彩都不准接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