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本书绝对是沾了电视剧的光。一般情况下,电视剧还是演砸原著的偏多,电视剧能为原著做加持的很不多见,能旗鼓相当的还原原著已经不容易了,而这本书就是“不多见”里托了电视剧福的那类。那电视剧版本又是托了谁的福?是钟汉良,我这么认为。他演的何以琛对电视剧版本的贡献如果你看过就知道我在说什么,经过一番推导,作者是要给钟汉良先生额外发个大红包表示一下感谢的。
我是真觉得奇怪,这书是怎么被挖掘出来的,还能让有慧眼的人把它又拍成电视剧又拍成电影。仅就文笔来说,我自己的感受,“清汤寡水”四个字就可以一笔带过,如果你看过书的话,你会发现,翻完它,真的,飞快。如果说情节,倒是电视剧里增加了一些剧情让它变得丰富也有了些起伏感,也是要感谢各路演员让人物变得深刻。如果单说剧中的感情戏,我倒是有了另一番感受可以拿出来分享。
最近追剧比较多,我忽然发现现在拍感情戏特别是古装戏,能引人入胜、让人欲罢不能的剧情都有一种共性,那就是男女主角都会陷入到一场虐恋。什么是虐恋,我感觉吧,已经不再是纠缠到窒息的占有,而是深情且克制的放开手让你走,你就琢磨。那么怎么才算的上深情,以我浅薄的理解,我认为是对方的感受你都有感受还能有所回应就算的上深情了,如果只有感受没有回应那只能算有过情。所谓有情,其实就是一种感知力,一种更为敏感更为深刻更为重视的体会且这种体会都和另一个人息息相关,它不由得你控制你说了不算。如果你对一个人无情,那对方的任何情绪都不会作用到你身上,你都不会因此受到影响,主要因为你无感,因为你可以做到漠视甚至忽略。而克制,恰巧是对欲望的控制,我真心觉得克制会让人变得高级,因为克制是和自由意志的博弈,是和欲望的抗衡,是“应该”和“肆意”间的选择。如果当“深情”和“克制”相遇,那不是虐恋还能是什么,呼之欲出不受控的情感因为种种原由不能让它自由绽放,表面上佯装不在意的平静和内心“不得不”的刺痛挣扎形成鲜明反差,这冰与火的考验才是真正的煎熬吧。
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是,原来“虐恋”也会改朝换代。最早霸道总裁款的爱就是占有,后来爱是复仇式般的极限拉扯,到现在居然有种爱叫放手,看来虐恋也逐渐趋于文明了。基于《何以笙箫默》的上映时间,我觉得它是霸总款到复仇款的过度阶段吧,它兼容了霸总的气质和报复的纠缠,他极力想克制但却没克制住,不过在当时看来已经很虐了,我还是想说这要归功于钟汉良先生的演技。至于那个叫放手的爱,在现实生活中我觉得纯属扯淡,在如今这个倡导及时行乐的时代这种作风早就绝迹江湖了吧,爱就在一起,不爱就分开,在当今其实真正能受公序良俗禁锢、受道德制约的人已经不多了,这点你可以不承认,但事实是大多数人还是向欲望低头了,当然屈从于欲望是真的要买单的。至于为什么小说和电视剧总会热衷于这种情感设定,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它在现实中不好实现,而身为作家和编剧的文艺青年们还确实很难摒弃对纯爱的幻想,追求纯粹的情感是他们一生的执念,如果这个执念坍塌他们可能很难写出好的作品了,你看琼瑶阿姨,所以他们是在通过另一种渠道让信念得到重生的机会。
这几天S的消息铺天盖地,消息刚出来的时候我根本不信,然后很快就变成了错愕……S的突然离世引起我极度不适,到现在我还是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尽管我不是她的粉,但我依然认为,S真的很美,很大方很得体很勇敢很有魅力。初三毕业的那个假期,老姚特意向同事借了《流星花园》VCD盘让我看,她说特别火,我很清楚的记的我是花了整个通宵看完的《流星花园》,现在再看《流星花园》,它应该是霸总风格的雏形了吧,自然也是灰姑娘和王子爱情的另外一种演绎,后来又有了《战神》和《泡沫之夏》。你知道这几部曾让年轻时的我们迷恋到近似疯狂的究竟是什么?那是会让你义无反顾相信的一个梦,也是让你毫不怀疑一定会出现的那个人。貌似对全世界都能嗤之以鼻但唯独对平凡到不过尔尔的你情有独钟的感情和似乎愿意为你与全世界为敌的他。类似这样的偶像剧害了多少姑娘,粉红色的泡泡到现实中的头破血流,S也没逃过吧。我看过她和W先生的真人秀,秀不秀的先放一旁,但是真情和深情你得承认还是有的,但是你又不得不感慨,男人的深情和性居然可以分开的这么明白。S是闪婚,她说她和W先生见面不过几次,她就觉得她要为他生孩子,而当她心中笃定的爱情被一次又一次出轨搞幻灭的时候,她不仅毅然决然的选择离开还又用一封邮件召回了“多年前”失之交臂的真爱,马上义无反顾的纵身投入卤蛋的怀抱,然后三年后的她突然离开了这个世界……如果说W先生还数次救过S的命,把哮喘的她送进了医院,那这次当她奄奄一息生命垂危的时候卤蛋又在哪儿呢……我是真心觉得,生命比爱情重要的。
我一直在想我自己,我以前给自己封了一个流派,叫“现实主义造梦自破派”,自己都想笑。所谓“现实主义造梦自破派”简单说就是自己吹泡自己戳破,破碎建立再破碎再建立,这是我的信条,然后在如此自虐的修炼中我觉得人会变的坚韧勇敢有力量。但S的事突然让我意识到一个问题,对于体弱的人来说,好像勇敢的直面惨淡的人生并不是最优解,貌似远离消耗才是最该做的事,以此用来保命,你看那乌龟就是最好的例子,慢吞吞、缩着头,它不是活的最久么。我以前一直觉得人要活出个激昂活出个“劲儿”来才是对生命该有的尊重和态度,但我现在也不知道是年纪大了还是身体有反应,我觉得平静才会真正让我感到舒适,对生命的尊重毕竟还是要建立在有命的基础上,而那些亢奋的人生还是留给身强体健的人吧,蔡康永说过,不是所有的石头都要想办法搬开,绕着走也是一种选择。
最后我还是有句话忍不住要对姑娘们说,千万别相信无来由的偏爱,如果你被爱,那一定是因为你身上有值得被爱的东西,没什么比生命和自我愉悦和成长更重要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