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盘和林
作者系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在网络购物以及消费信贷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提前消费的大军。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简要报告》以及《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调查报告显示,18-34岁年龄段的年轻人月均储蓄仅为1339元,而根据央行出具的报告,在今年的第一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尝信贷总额达到了额797.43亿元,是9年前的十倍,虽说在调查中对“今天有钱今天花完,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说”这一说法表示反对态度的中国人达到了79.03%,但是相比起两年前,延迟消费偏好已经略有下降,且根据实际数据,偏好于消费的年轻人比例上升比例并不算小。
那么,曾经以储蓄为豪的中国人是真的不爱存钱了吗?实则不然,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7年中国的储蓄率为47%,依然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虽说比不上中国在2007年51.96%的储蓄率峰值,但在全球范围内该数据还是一骑绝尘般的存在。
中国人相对较高的储蓄率其实相当符合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内容,即人们将会计算较长时间范围内的消费开支,从而达到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尤其是在信贷消费尚未得到完全发展的过去,通过储蓄来获得生活的安全感是中国人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他们会为可预见未来中的将会出现的大宗消费提前做好准备,如中国父母会提前为子女存下一套房钱或者首付钱,另外,基于凯恩斯流动偏好理论中的预防性动机,对于将来有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中国人也倾向于保持一定的现金在手作为应对。
撇开储蓄率的国际比较,近年来中国自身储蓄率的持续下降的确也是不争的事实。网络购物与信贷消费的快速发展自然是诱因之一,但究其根本,年轻人消费观念的转变才是导致储蓄率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据统计,在近1.7亿的“90后”当中,开通某支付平台的人数已经超过4500万人,相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年轻人具有更强的接受新鲜事物与新鲜观念的能力,在消费信贷产品层出不穷以及各种网络购物节气氛愈发狂热的今天,暂时还没有成立新家庭,不必为生计所困的年轻人自然也就成为了超前消费理念的推崇者。
要明确的是,超前消费对于年轻人,或者说全年龄段的消费者而言并非洪水猛兽,过高的储蓄率对于经济的运行也并非无害,至少在过去,长久以来我国都是以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然而随着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投资效率的降低,这种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具备持续性,同样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理应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在今年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19.5万亿元,同比增长8.4%,而在2018年,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也达到了76.2%,虽说储蓄率有了一定的下跌,但同时我国的内需起来了,这对于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而且如今我国正处于消费结构升级时期,储蓄率的下降也将会进一步推动消费升级。
年轻人超前消费理念的养成以及各种信贷消费产品的出现也带来了一些隐忧,若年轻人没有良好的自控能力,也无法对自身偿债能力有正确的评估,负债累累、生活被摧毁的结局也难以避免,在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诱惑、消费陷阱面前,引导和培养年轻人正确的消费、理财观念就显得尤为关键。
当然,储蓄率降低的原因并不止年轻人消费观念转变这一点,社保体系的不断健全降低了居民的预防性动机、收入增加以及个税起征点上升使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等现象都最终带动了居民的消费欲望,达到了扩大内需从而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也就是说,储蓄率的降低其实本就不必过分担心,只要储蓄释放的形式得当,对于整体经济和个人生活水平,都将带来正面的影响。
所以2020年经历了疫情影响,老百姓的储蓄习惯将会被放大,关于储蓄平台,可以推荐京东金融,兜友之家,支付宝等互联网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