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分南北东西,不同地域的山川,有着不同的地质构造,如何表现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历代山水画家在艺术创作实践中,常常根据各种地域山石不同的地质结构、气候环境、树木形态,长期摸索、进行概括而、反复实践,创造出不同的山石表现方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山石的皴法。直至现在,很多画家还在不断的探索能充分表现山川美景的画法。
有关山石的皴法论述很多,以《梦幻居画学简明·论皴》为例,山石的皴法归纳如下:
披麻皴,云头皴,芝麻皴,乱麻皴,折带皴,马牙皴,斧劈皴,雨点皴,弹涡皴,骷髅皴,矾头皴,荷叶皴,牛毛皴,解素皴,鬼皮皴,乱柴皴等十六种类型。”
下面给大家重点介绍,画山水时一些经常用的皴法
1、 斧劈皴
马远《踏歌图》局部
斧劈皴有大斧劈和小斧劈之分,运笔刚劲,多顿挫、曲折、坡折,有刀劈斧剁的感觉,被形象的称为斧劈皴。
这种皱法宜于表现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花岗岩、大理石等岩石。
斧劈皴水墨苍劲、浑厚,石头的质感要然纸上,画家常常先用中锋勾勒山石轮廓,再用侧锋横扫皴擦,刮出皱纹,用淡墨渲染,附质淡色。墨线细、苍劲的称小斧劈,笔线粗阔、浑厚的称大斧劈。
2、披麻皴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所谓披麻皴,分为长披麻和短披麻皴,由许多长短不等的条形墨线形成画面,用笔灵活,长短随型,皴擦并用、自如,浓淡干湿变化丰富。长线条的称长披麻,短线条的称短披麻。常常用来表现土质山。董源多用披麻皴绘制江南烟雨山川,具有浑朴自然的风格。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把披麻皴运用的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