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动亿万人心的马航MH370航班至今杳无音信。
在飞机作为日常交通工具的今天,世界公认最安全的777机型,
让揪心的人们知道了“航班失联”、“空中解体”等一系列可怕的术语。
想起2011年《观音山》公映的那个春天,谈论过“向死而生”的话题。
今日之事,好似轮回。谨以此文,为逝者祈福,与生者共勉。
《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第二篇》:
春三月,此为陈发,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人之生死,是最大的神秘,却又是最浅显的常识。
学生有惑求教,孔老夫子顾左右而言他,一会儿说“未知生,焉知死?”一会儿又说“赐不欲知死者有知与无知,非今之急,后自知之”,总之呢“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但《观音山》里的常月琴却偏偏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很想知道那边的世界到底什么样,如果那么好为什么我们不能一起去,师傅说“那是早晚的事”,她继续问“多早?多晚?早晚是由自己决定的,还是……”师傅笑答“你还没有放下”,她说“我不想放下”,然后幽幽地感叹“人不应该永远孤独”,再然后,她在观音山中消失了,也许是纵身一跃、也许从此归隐修行,我们最后只看到她站在那儿,淡然微笑而又决绝的表情。
在故事的这一面,常月琴是可怜的弱者,孩子们成了救赎与安慰的力量。常月琴坦承,“跟这三个孩子在一起,我真的感觉很快乐,但这种快乐也让我恐惧。”南风、丁波、肥皂,这三个高考落榜生以一种既脆弱又凶悍、既小心又肆意、既纯洁又放纵的青春姿态,混在成都。他们的到来,打乱了丧子独居的常月琴“正常”的生活;是他们七手八脚救回了万念俱灰割腕自杀的她,还用“一直掉毛”的简陋道具和白色床单玩扮天使的游戏,告诉她“天堂喜欢摇滚乐,不收唱京剧的,退货退货”;后来她看起来好多了,尽管阳台上那个背影仍旧落寞,但终究那一次她没有跳下去,而是把车修好、跟他们进PUB喝酒跳舞,甚至跟他们到了观音山,大家一起出钱出力一点一点重建了观音庙……
可在故事的另一面,常月琴则是是庇护、帮助、偶尔罗嗦抱怨他们的“妈妈”。在他们相遇之前,三个人一直过着动荡的生活,离开家庭是想自我保护,可漂流在外“其实谁都不容易”,南风惹了事,幸有常月琴压箱底的两万块钱;迈克尔杰克逊死了,宿醉后的肥皂站起身时,嘴里叨念着“回家,回家”的是他们租住在“常姐”家的那个小窝;丁波对爱的胆怯与迷失伤害了外表坚强、内心渴望真爱的南风,南风拿着枕头跑到常月琴身边,抱着她流泪,那一刻她百感交集,久违的温柔母性弥漫在时空里……也许,她一直都是个好母亲、好妻子,只是坎坷的命运磨折了她的魂灵——她教丁波唱戏,“亲儿的脸,吻儿的腮,点点珠泪洒下来”……这一幕让人极为动容。
最喜欢“扒火车”和“卧铁轨”情节。当青春可以自由挥洒,即便不知道火车将要开往何处,我们仍然幸福快乐到无以复加,因为无所畏惧,亦或者无可失去,纵然短暂,我们仍然用力地挣脱了现实的羁绊,笑着叫着新鲜着蜿蜒着,翻越、穿行,一路向前、向前……“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常月琴儿子的车上回旋着《蓝莲花》的旋律。
我们用自由以对抗沉重而痛苦的生活束缚,乃至如佛说、上帝说、神仙们说,如果今生今世维度所限,有着逃不开的阻挡,那么几世轮回的理想,甚至“跳脱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终极自由”则有了超越生死的可能。铁轨上,南风躺着、丁波坐着,火车飞驰而来的最后一瞬间,两个人拉着手逃开,随后是惊魂未定的肥皂跳脚大骂、两人开怀大笑。这不是“殉情”的游戏,这是在挑战死亡,爱情也是我们用以对抗死亡的其中一种利器。爱之包容滋润,就像沉溺在溪水里睁开眼睛,清澈地看到,交缠的体验,爱过,是活过的证据。
事实上,人生不就是一次“向死而生(Being-towards-death)”的旅程嚒?人或者生而不平等,但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假设常月琴最终是跃下了山崖,我理解,这其实是她对生死无情、命运无常最强烈地一次极端对抗。她主动决定了自己的“早晚”,便无须再忍受任何生活蹂躏苦难,同时也放弃了一切可能的生之为人的幸福欢愉。电影《21克》说,“无论上帝是否存在,生活总归要继续下去”;有人说,成熟的其中一个标志是,30岁之后不再追问“活着是为什么”。那就让我们或许忍受、或许对抗、或许和解、或许享受、或许奋斗,总之坚持着直到最后一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