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最珍贵,需要终生学习。
爸妈吵了30余年,以为他们是不爱的,现在经过深入地学习实践,终于明白,这是他们爱的特殊方式。
以前不理解,现在理解了,这种特殊方式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爱是多种情绪的总和。人是情绪的综合体,如果哪个人没有情绪了,那TA也就不存在了。吵架前,总会有点鸡毛蒜皮的事情发生,我们称之为导火索,这时他们的情绪能量小,波动小,通常都是你骂一句我顶一句。等到矛盾升级,虽然没有战争中的血流成河,但也是鸡飞狗跳硝烟四起,我避之唯恐不及,有时也会透过窗子偷偷观战,观察他们的表情,肢体动作以及大幅度的情绪震动!你看,这其中渗透了多少情绪,从刚开始的嫌弃厌恶到愤怒恐惧,再到结束时的悲伤自责痛苦失望……
第二,爱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实现。
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吵架过程中,他们的情绪波动伴随的生理需求得到了满足,虽然彼此没有被尊重,但是安全需求得到了满足啊,他们也许在心里默念: 我知道,我再怎么和你吵,你都不会离开我的,也就是说,我觉得我和你吵架是安全的,此时的安全需求也得到了满足,这对于彼此来说不就是自我实现么,实现了宣泄情绪,实现了彼此存在的证明,实现了情绪波频的一致,实现了能量的自由流动。
第三,爱是一种探究行为,也是一种依恋行为,是人类对依恋关系无休止的需要。在恋爱甜蜜期,恋人们彼此试探,彼此暴露,彼此依恋,彼此挂念,总有说不完的情话道不尽的缠绵,只要两个人一起,不管吃什么都是香的,哪怕外界环境不尽如人意也会甜蜜无比幸福爆棚,仿佛两个人合二为一,你的是我的,我的是你的,彼此的界限被打破,雌雄同体也好,灵肉合一也好,并蒂莲花鸳鸯戏水,夫妻恩爱风雨同舟……
第四,爱来源于儿童的早年体验,是个体早年人际关系模式的重现。有人说,婚姻是人的第二次生命,确实如此。妈妈的童年母爱缺失,爸爸的童年父爱缺失,他们刚开始的热恋期有多长我不知道,但是我的记忆中是吵架居多的,也许他们的早年体验不怎么愉快,也许为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忠诚,他们延续复制了以前的关系模式,而在婚姻关系当中没有用足够的温情疗愈彼此,涵容彼此,所以才有了这种特殊的爱的方式。
爱恨一体,正如硬币。
爱恨情仇,笑傲江湖,选择爱,或者恨,全在于自己!谁能诠释爱与恨的区别究竟何在?谁能反驳一下,恨也许不刚好就是爱的另一种表达?
恨,也自有其意义,敢爱敢恨敢表达,不也是一种活力吗?有个同事的家庭,从来不吵架,女人内敛善于妥协退让,男人深沉长于体谅他人,但是她总是在我面前说,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我问,他不爱你嘛?她沉思良久回了一句:“我倒很希望我们可以吵架,但总吵不起来”。我明白,这样的家庭虽然看起来平静,但是少了活力,少了彼此能量的流动。这种爱,也是你期望的么?
人在婚姻中心理模式很容易退行到婴儿阶段。而对于心理处于婴儿期的人来说,人格二元,观念空间变窄,非黑即白非对即错非爱即恨,甚至用恨来表达爱,这也是他们独特的爱的方式,要给予深深理解。
对有些人,爱是关注是包容是尊重,但有些人,爱就是责备,是控制,是打击,是不尊重。
正因如此,他们对爱的渴求就变成了不被尊重、要被打击被责备被控制的需求,因为从小到大好多年,他们的父母也是这么爱他们的,他们很熟悉这种爱的方式,所以情不自禁地把它复制到自己的亲密关系当中。
多么神奇的发现。
幸福年,我要把这种发现坦然地告诉这个世界。当我发现我在时间的沉淀里看到了他们的相爱,我就知道自己修行的方向了。
爱与痛苦是促使人改变的两大动力,痛苦是藏在幸福后面的那束光。光,即是能量,而能量,正是爱流动的声音。
修行,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