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看到一个问题:人和人在多年之后的处境为何会差别如此之大?这样的答案会有很多,其中的一个答案是关于选择的: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这一方的观点就是“选择大于努力”,读来感觉无比的正确,自己也是认可这个答案,可问题是你知道了问题的答案,你仍然解不了题!,就如同“你知道了无数的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一样,除了可以在和其他人讨论/聊天的时候以作谈资以外,对自身的困惑毫无用处,对目前的处境毫无帮助,在面对选择时仍然无从选择!
所谓思考,就是问对问题;有时候有了一个好问题,我们就已经有了答案了,记得在很久以前,自己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说过“问题即答案”:有时候问对问题才是最有帮助的:
“我为什么找不到工作?”VS“我如何成为公司老板愿意雇佣的人?”
“怎么让女孩喜欢我?”VS“我怎么成为女孩喜欢的人?”
“我怎么赚不到钱?”VS“我做那些事情可以赚到钱?”
有一种思维方式是“寻找原因”,相对的有一种思维方式是“寻找办法”;我们可以问“为什么赚不到钱?”,得到的答案可能是“无家庭背景”“学历低”“无人脉....”;我们也可以问“怎样能赚到钱”,得到的答案可能有“兼职”“取得一个文凭”“学着投资”“找个白富美....";也许是这样的: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答案→不同的行动→不同的结果→不同的人生;
前几年有本书非常畅销《异类》,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这本书几乎是横扫各大榜单,一夜之间也让我们知道了一个定律:1万小时定律:在世界上任何领域,想要达到大师级水平,都需要在此领域刻意练习10000小时。书中列举了很多名人:达芬奇/莫扎特/比尔盖茨/乔布斯....,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人是这个理论的践行者,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我也相信这一定律的作用,只要能够专注某一领域进行刻意的练习,必定可以取得不同以往的成就,无论是什么领域!
在去年看到过一个关于时间价值的讨论:注意力是稀缺资源,是我们个体最重要的一种资源,这个认知颠覆了自己以往的很多观念,也改变了自己很多的习惯,但总觉得还是不够具有实际的操作意义,仍然像“你知道了答案,仍然不会解题”一样;
记得赵本山和范伟一个小品《心病》的台词,范伟说"大夫啊,我不想知道我是怎么来的,我就想知道我是怎么没的..."
套用这句台词“我们不想知道我们是怎么失败的,我们只想知道我们如何才能成功”;不过分关注原因,更多的关注于方法!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会有很多,我想“刻意练习...+...小时”是一个不错的答案
刻意练习+时间
- 平衡情绪:我们会时常感到焦虑甚至是沮丧,因为各种原因会导致我们的情绪低落,而合理科学的平衡情绪也是一个人重要的能力体现;有时候我们感到愤怒,是因为我们恨自己无所作为,而行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何行动?→刻意行动!
- 低落/沮丧时我们可以“刻意跑步+15分钟或30分钟”可以“刻意游泳+15分钟或30分钟”....带着目的的行动才是有效的行动
- 工作与事业:日常工作生活中,竞争无处不在,而我们绝大多数人不可能成为某个领域的大师级人物,但是我们却可以在某一个范围内做到相对专业/相对领先:目的是选取范围+刻意练习+时间,在局部取得优势并慢慢扩到范围:
- 团队内部:5人团队做到比其他人更专业/领先
社区内部:在这个社区内做到最好
街区内部:在这个街区或几个街区做到最好
城区内部:在这个城区中做到最好
城市内部:在这个城市中做到最好→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已经非常成功了
专注于目标是非常可贵的一种能力,绝大多数人的注意力总是飘忽不定的,而这种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我想刻意练习+时间的方式可以让我们在竞争中取得相对的优势,从而培养其它各种可贵的能力与品格,从而让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可能;
“刻意”这个词在很长时间内我都认为是个中性词甚至是带有一定贬义的词汇,现在看来,从时间投入/目标投入上讲是一个必须添加上的词汇,代表了一种执着,一种信念;很多人不缺机会/不缺能力,不得志的原因可能是缺少对于某一件事的投入,刻意的投入;愿我们都“刻意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