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怪异,时常让人头晕得有点发慌,周五下午我感觉是这一周来心脏最安静的一个时段,难得办公室一个人可以双脚翘搭在办公桌上发会呆。
今天一早朋友圈大部分都是建筑大师贝律铭先生于2019年5月16日离世的消息,享年102岁,从事建筑设计工作70年。
我一直好奇,他设计建造200吨重法国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这个理念是如何让决策者认同的,完美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万般难题,享誉世界,成为经典。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艺术宝库卢浮宫。法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最后总统亲自出面邀请世界上十五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进行遴选抉择。结果,有十三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此事一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的观点都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八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但最终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建筑完成后要人接受不难,难就难在把它建造起来。法国人对贝聿铭要在卢浮宫的院子里建造一个玻璃金字塔的设想,表现了空前的反对。
在贝聿铭的回忆里,在他投入卢浮宫扩建的十三年中,有两年的时间都花在了吵架上。当他于1984年1月23日把金字塔方案当作“钻石”提交到历史古迹最高委员会时,得到的回答是:这巨大的破玩意只是一颗假钻石。当时90%的巴黎人反对建造玻璃金字塔。
大家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把古迹变成艺术大市场,而贝聿铭却希望“让人类最杰出的作品给最多的人来欣赏”。他反对一切将玻璃金字塔与石头金字塔的类比,因为石头金字塔为死人而建,玻璃金字塔则为活人而造。
现在,人们愿意承认,只有进入其中才会消失的埃菲尔铁塔和只有进入其中方可显现的玻璃金字塔,使“过去和现在的时代精神缩到了最小距离”,埃菲尔铁塔以强制姿态改写历史进程,而玻璃金字塔则隐匿地把历史拽到现代中来。从而使贝聿铭的“让人类最杰出的作品给最多的人来欣赏”的愿望一直被实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