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了一个现象,很多人向上是没有一点反抗能力的,越是穷人越是如此。因为本来有的东西就不多,所以生怕失去,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是穷人越扣,因为匮乏,为了迎合贫穷的生活而不得不一切从简。
在职场上哪怕领导提出的要求不合情理,嘴上虽然不说即使心里面在骂,但该做的还是老老实实做了,尽管对这个那个领导不满,但很少会表现出来。这种情况不仅体现在工作上,教育方式教会了我们听话,打压我们的野性,所以我们变得越来越顺从,即使工作不顺心,不喜欢但碍于家长,身边人和钱不得不强迫自己,自我安慰忍忍就好了,大家都一样。
越怕失去的人越容易妥协,往往软肋才是最致命的。
那天看到有人写了一个故事说,村里的猪跑了,猪跑了对于村里人来说是大事,所以家家户户都出去找,对于这头猪而言,在它即将成人的日子里,跨过生活了一辈子的猪圈,跨过圈栏奔向了属于自己的自由。
事实上越贫瘠的人越不该怕失去,因为你本就一无所有。这个社会饿不死任何人,最惨也不过是沦落街头,风餐露宿而已。
昨天看一个做互联网的人直播,他说人在三十岁以后会发现时间越来越少,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身边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大家都在围着小孩儿和老婆,生活的核心不是家庭就是事业,你叫人出来吃个饭都叫不出来人。我觉得25岁之后时间就过得特别快了,想做的事很多,精力却有限,趁年轻别给自己留遗憾。
大牛都是学出来的,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给自己喂养什么样的东西,你可以看那些大牛一个比一个勤奋,一个比一个好学,别说什么有人学历就不高,那都是个例,绝大多数都是高学历,名校。学识渊博不说身边都是一些在各个领域优秀的同龄人或长辈,再加上家族的底蕴,做什么事都可以秒杀普通人。
不说名人,那些我们眼中差不多厉害的人最起码都有一两个智囊团,想要什么问题都有人能给出答案。
任何人都需要学习,不管看书,请教还是查资料,任何行业一定是专业的碾压业余的,别说什么高手在民间,抗日战争的时候高手去哪了?所有的东西都是拿结果来说话。
学习也不能是稀里糊涂的学,不是说你把书看完就说明你看过这个书了,看过并没有意义,要看懂,知道他通篇讲了什么,有哪些观点,哪些是你的盲区,对你有什么借鉴意义,哪方面改变了你,哪里是你值得学习的,他的思维方式是什么,他是怎么思考问题的。仅此还不够,如何把这些彻底的融入你的生活习惯,日常处事当中,相当于给你打造了几件利器,遇到问题随时都拿的出手,这才是看书的意义。
我也曾一度思考看书有啥用,以前看书越看越迷茫,到处问看书有啥意义,有人说书是你的养分,从小到大吃的食物看不见但是它让你茁壮成长,还有人说看书就是你用盛煤的篮子在河里打水,每打一次篮子就干净一些。在我看来都是鸡汤,说的含胡不清就是鸡汤。
你生在活生生的人世间看书自然是让你在这人世间游刃有余,一切都是以用为目的,社会为啥发展,就是因为把一个个想法实现推动了整体发展水平,不然大家全靠想,只学不用有何用?给别人看还是给自己装逼?
多种树,少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