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公司邀请专门的教练来给大家做拓展训练,一整天的时间都是通过各种游戏让大家自己去体会在工作中的遇到的问题以及怎样去协作配合的更好。这样的游戏在做的过程中确实还是会有很多感触和体会,但要说真正通过一半次训练就能让大家把它应用在实际工作中似乎也不太现实。
其中有一个游戏是教练让几个人拉一只鼓去击球,目标是200次,球落地算游戏结束,有两次机会,两次击鼓的次数累加,算总成绩。在游戏没有开始之前,就单听其规则,你不会觉的是一件多么难的事。但当你在练习的过程才会发现,在有限的时间里如果其他条件都不改变,想要去达成这个目标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最后大家分别根据整个团队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目标值,努力的朝那个目标往前走,但最后的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
后来教练的评价是大家没有目标概念,没有努力的想着要去达成目标。其实我对他的评价不以为然,并非大家不努力,而是已经很努力了但还是完不成,那只能尽最大努力完成自己能完成的。尽管没有达到预期值,但不能以此就否定,说别人没努力。影响一件事情成败的因素有很多,但不能所有的原因都归为没有努力这一个因素,虽然努力是关键,但不一定是决定性因素。这就让我又不由的联想到实际工作。很多领导,特别是老板,在不了解自己的员工,不提供足够的资源的情况下,总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拍着脑壳让员工去做 一些根本就无法完成的任务。不管员工怎么努力,最后任务也无法完成,为此就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员工身上,认为是员工没有尽力,才导致任务没有完成。而永远不会去思考这个任务是不是真的可以完成。
生活中也是一样,很多人总喜欢用理论上的东西去考量实际,比如说你一分钟跑600米,那他/她就会想当然的认为你十分钟就能跑6000米。如果只用数学的算法,理论上确实也没有什么问题,但实际上真的能十分钟跑6000米?大概很多人都不会去想这个问题,除非跑的这个人是自己。这就跟我上面说的工作安排是一样,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外行领导内行,特别是做技术的,也就是这个原因。可事实上现在却是越来越多的外行总想去领导内行,或者说很多人本来也是内行,但因为脱离基层太久,长期不干基层的工作,也渐渐变的越来越不切合实际,作为被领导的内行,也时常总是忍气吞声,敢怒而不敢言,最后还要背一口大大锅,受到各种各样的惩罚。
大家从小都知道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这句话,可真要到了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就成了理论成了评判的标准,而不是理论指导实际,也不是实践来检验完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