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自然化建筑》zrhjz2021,我将在上面定期发布一些有意思的建筑案例,去阐述国内外著名设计师是如何将自然思想融入进设计之中的。谢谢大见的关注。
当今时代被混凝土材料彻底覆盖,人们对其他材料的理解和认知正在逐渐减少。诚然,混凝土很适合于这个快节奏时代的建造,但也让建筑变得毫无感情可言,围绕周围的就是冰冷的混凝土和所谓的空间设计,而丝毫不在意材料给使用者带来的温度。因此,人们可能应该将着眼点更多的放置在自然材料的选择之上,以营造对于使用者来说的空间温度。
隈研吾在其书中曾说,建筑师对于一种材料的理解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对于材料多样性的理解,不同的材料具有其特有的魅力,选择要尽可能宽泛,在进行设计时不要拘泥于材料的唯一解。
另外一个便是对于材料使用方式的明晰,简单来讲就是建筑师应该对所使用材料的力学特性,如何组合,组合后会形成怎样的逻辑空间形式,以及这种形式对于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是怎样的等问题要有充分的了解。
接下来,我将从案例出发,带大家领略一下建筑大师隈研吾的自然材料观。
竹:
竹特有的直线几何属性一直被以日本为主的各国建筑师所热衷。这种自然材料的大量使用可激发使用者内在原始的亲自然属性,让建筑整体更具人文温度。同时,与混凝土这种冰冷的人造材料不同,竹子的自然的温度能让建筑更好的融入自然,消隐于自然之中。
我们所熟知的柯布西耶的弟子坂仓准三喜欢用竹作为材料来设计家具,数寄屋建筑大师吉田五十八也为京都的料亭“冈崎鹤屋”做过竹椅子。而隈研吾对于竹子的喜爱也体现在了下面的几个案例之中。
长城脚下的竹屋:
在这个项目中,为了弥补竹子容易开裂的属性,团队使用了瓜多竹,并去除了竹子内部的横隔,并在其中灌注混凝土以增加竹子的支撑力,并在竹子表面进行烧灼和刷油处理,以增加竹子的抗腐蚀性。整体架构的粒子化处理让建筑更具韵律感,使人赏心悦目。
宫崎花园露台酒店:
建筑外部绿化以竹子为主,而建筑外立面也以粒子化的竹子为主要材料,建筑的外观与环境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的呼应,建筑社室内装饰也以竹子为主,赋予了建筑以不一样的人文温度。
滨名湖花博会:
或许只有隈研吾能够想到将竹子悬挂在入口处作为空间的一部分这种设计方式吧。每根竹子的连接处都做了加固处理,使用者在其中行走时,仿佛置身于竹林之中,仿佛将自然搬进了建筑空间之内,极具自然气息。
木:
对于木制材料,我想我就不需要过多的赘述了,以隈研吾为代表的诸多建筑师对于木制材料都有着独特的青睐。而隈研吾独辟蹊径,赋予了木质材料全新的几何特性,其完美的搭接方式和韵律感被许多建筑师所追捧。
GC齿科博物馆研究中心:
隈研吾将千鸟格系统整体搬进了建筑空间设计当中,其不仅作为结构支撑,也可作为装置或展示架。就如同一个细胞在人体内不断分裂一样,千鸟格单元在不断的重复之后,成为了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20世纪的生物学和现代主义建筑是以器官为单位来理解生物和建筑的,现在,我们以细胞为单位,不以器官为媒介,营造一个属于细胞的世界。
微热山丘·日本店:
在我去日本观光游学之时,我特意去到了这个建筑处,去感受最纯粹的自然感。这个项目不同于传统建筑的是其特有的结构系统,整个建筑由外部的三层分层结构体支撑,传统框架结构建筑就像是内部由骨骼支撑的脊椎动物,而这个项目就像是昆虫坚硬的外骨骼。
梼原木桥博物馆:
果然自然材料才能真正和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这个项目将中国古代的斗拱形式进行简化,通过层层堆叠的木条赋予了建筑以完美的韵律感。
圣保罗日本屋:
这是圣保罗保利斯塔大道上的一抹暖意,跻身于钢筋混凝土的环境中,十分的别致。该建筑立面在不同角度将木制板材进行竖向的随机组合,在都市中营造出了一片形态丰富的森林。
达令交流中心:
这是前段时间风靡全网的建筑项目,隈研吾对于木材料的理解和应用真的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其将30mm,宽95~195mm规格的固雅木弯折成条带状,缠绕着建筑螺旋上升,不断调整木条间的距离,从而赋予了建筑自然且随机的立面属性。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自然化建筑》zrhjz2021,我将在上面定期发布一些有意思的建筑案例,去阐述国内外著名设计师是如何将自然思想融入进设计之中的。谢谢大见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