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几年,地方政府抓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招商引资,说白了就是加大投资,有投资就有就业,有就业就有消费能力。
一圈下来,成效的确明显,走在前面的人,都吃上了肉,于是,东西南北中,大家有样学样,一窝蜂的上,理性的投资行为,一不小心就有了狂热的羊群效应。
投资玩到一定的时候,行行业业都变得不容易赚钱了,到最后,大多数的投资,背后隐隐约约的都有了地产投资的影子,明做的是项目投资,暗图的却是土地增值。等土地收益到手了,明面上的项目能自生的就自生下去,不能自生的就变成烂摊子撂在那里,满目疮痍,难看极了。
即使是纯工业项目,老板们也想借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热情,以工业投资之名,行大肆圈地之实,鼓捣腾挪一番,拿地赚钱后,工业项目能赚钱就开下去,不能赚钱就扔掉,反正到最后算下来,还是赚了钱。
更有一些“运作高手”,利用地方领导发展经济的急切心理,包装一个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把地方领导“套”进来,落地到地方,用小钱撬动银行的大钱,把银行的钱套走。一番运作下来,地方领导吃亏了也不太敢追究下去,银行的钱没了,项目却烂在那里。
不少地方项目,若不是靠土地泡沫支撑,可以从银行拿到更多的钱来腾挪,估计早就玩不下去了。
最近几年,资金链断裂跑路的人,几乎都是不能从银行或高利贷手中再拿到钱的人。那些轰轰烈烈大发其财的,不少都把土地银行当成了操作工具。
接下来,中央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会越来越有针对性,严控银行以理财产品的名义,把储蓄对接到各种项目发展基金中去,估计很多项目接下来会度日如年,没有充裕的后续资金,寄希望于土地泡沫继续吹大,让老百恐慌性接盘的打算弄不好就要破产了。
十几年看似有序,实是无序的发展下来,国家是到了要好好清理一下经济秩序的时候,检查一下经济发展的动力究竟是什么。
扶持与打击,允许与阻止,永远是一体两面的,不坚决打击各种经济炒作,阻止各种经济套利,意味着允许经济领域的坏榜样存在。
治理国家肯定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也绝不是无章可循,榜样的力量就是其中之一章,中央政府允许什么人成为榜样,不允许什么人成为榜样,是必须明确的事。让姚振华许家印成为社会的榜样,国家经济迟早要出大事;让董明珠曹德旺们成为社会的榜样,国家经济才会偏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