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贷款给穷人的问题
一、一组数据
印度乌代布尔地区(农村)2/3的穷人都借过钱。
其中 23%的人向亲戚借、18%的人向放债人借、37%的人向店主借、6.4%的人向非正规渠道借、向银行借的很少。
二、解释一个现象
穷人更倾向于向外面的放债人借款而不是选择银行(或者说银行不愿意贷款给他们),且同时利息非常高。
要解释上面的现象,作者要让我们先了解什么是“乘数效应”。
放债人要放款给借款的人,就要收集借款人的信息,这是要花很多的时间的,而时间成本会转移到利息上,对借款人借款的使用还要进行监督,监督的成本也会转移到利息上。当贷款利率上涨,穷人更不想偿还,导致更细致的监督,监督成本进一步叠加到利息之上。
三、“小额信贷机构”的出现
(一)“小额信贷机构”的结构和运作机制
(二)“小额信贷机构”基于社会目的的放贷是否有效果,有多大的效果?它的局限性又在哪里?
(三)它的局现性
1、促使人们不太敢冒险(冒更大的风险)
2、一旦市场信心/人们信念出现裂缝信贷公司与借款人之间的无形契约就会断裂,再加上法律程序上的一些问题,最终会导致信贷公司濒临破产或收不回资金,而无法继续放贷。
3、相对应的那些大一些的企业或愿冒更大风险的人,会接到银行的贷款,银行不需要更多的督促他们,但怎么填补小额信贷与银行贷款之间的中等企业的贷款空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旦穷人们想更冒险一些,他们可能向当地放债人借款,那些放债人会给予他们在还款过程中更灵活的选择,虽然利率比小额贷款的高,虽然他们还不上的后果可能更严重,但他们还是会这样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小额信贷的局限和结构性问题。
第八章 储蓄问题
一、穷人为什么不存更多的钱?
按照传统的观点:穷人不是更应该存钱,以便不时之需?还有可能就是对穷人存在 偏见:认为他们都是短视之辈,没有未雨绸缪的能力?
我们在前面关于穷人怎样应对风险可以看出穷人的智慧。他们在管理自己的经济(财富)时同样充满智慧。
比如:一个肯尼亚农民的妻子,会有各种金融工具去管理自己的资产,但很少存在银行。他们无法拥有更常规、更简单的选择。银行不喜欢操作小额账户,主要因为对此所要付出的行政成本太高。
二、穷人不愿存钱的因素
1、开户难度,以及开户后账户对他们的作用性
2、储蓄的安全性、简单程度
3、取款、转账、存钱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4、银行对小额账户的偏见以及银行的账户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
除此之外,明明一个穷人可以慢慢积累,而能够存的上钱的,为什么他们不做呢?(P214-226)
三、存钱与自我控制
印度水果小贩及肯尼亚农民(p214-216)的经历表明,有些即使能够获取良好的存钱机会,也存不住钱。这说明,存钱的障碍并非全都来自外部压力,部分原因还在于人类的心理因素。
(一)“时间矛盾”的心理机制
人脑会以不同的方式对现在和未来进行处理。本质上我们似乎可以预见自己将来的行动,但这常与我们今天的行为方式不一致。
它的一种表现形式为:我们在花钱的同时,也在计划着将来省钱。换句话说,我们希望“明天的自己”比“今天的自己”更有耐心。
它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为:买下我们今天想要的东西,但计划着明天将钱花在一些更合理的地方(换句话讲,我们想象着将来购买的东西,并不总是我们今天已经买下的东西。)
(二)“决策分裂”的生理基础
这里有一个实验:在不同的时间点获得不同奖品,人的决策会有什么不同。
四、贫穷与自我控制的逻辑
有意思的矛盾之处:有些方法可以解决自我控制的问题,但要利用这些方法,则常常需要一种原初的自我控制。
由于自我控制难,自觉者会采取其他行动,来减少自己将来受到诱惑的可能性。
(一)不存那么多钱
(二)存多少钱? 这个问题会不断刺激穷人“自我控制”,加大他们的压力,由压力产生的皮质醇很容易让其产生冲动的行为,进一步削弱自我控制,他们需要在更少的资源下完成更难的任务
五、如何逃出陷进
存款行为关键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
(一)对于那些认为自己有机会在未来实现梦想的穷人来说,他们有充分的的理由节衣缩食,将省下来的钱为未来投资(他们有目标并且有自我控制)
(二)那些认为自己没什么可失去的人,一般会做到反映这一绝望的心态。
所以对他们自己来讲,要想摆脱贫穷,首要的步骤就是对长期目标进行思考,并习惯为此做出一些短期的牺牲。
另外:其它的可能手段
(三)不可忽视小额信贷对实现穷人一些长期目标的作用
(四)为小孩提供更好的教育
(五)一份稳定安全的工作
(六)为他们提供医疗或自然灾难的保险
(七)为他们创建一个社会安全网络(也就是有最低的保障)
第九章 穷人的企业家精神
如果你拥有的不多,那就用你的聪明才智从无到有。
一、解释几组概念
(一)边际收益
以一美元计算的边际收益:如果你多/少投资一美元,那么你的总收入除开所有运营成本(不包括利息)后是怎样的情况。 边际收益将决定你是否应该减少投资(或增加投资)
比如:如果你少投资1美金可以使你少借1美金,你就可以少还4%的本金及利息,那么在边际收益少于4%时,你就会愿意投资。
(二)总体收益
总体收益是指:除去所有运营花费(材料成本、工资)之后的总收入。通过考察总体收益,你可以决定是否应涉足这种生意。
(三)一个矛盾
矛盾:在边际收益很高的情况下,总体收益可能会很低,如下图,曲线OP代表公司投资总量(OI)与总体收益(OR)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常说的“生产技术”曲线(Production technology)
我们会看到在投入资金前期,才是边际收益最高的时期
(四)穷人的“生产技术”模式
现实世界穷人所做生意利润更像曲线OP,这样的一家公司很容易发展起来,但其发展潜力很快就会耗尽。在这种情况下,穷人想更进一步扩大经营时,或许就无法产生足够的边际收益,用以支付高昂的贷款利率。
OP和O-Q-R两种生产技术的对比:
如果你想投资一点点那选择OP可能更好(但也要注意你可能怎样努力还跨不过OP线上的M点,无法达到OP线上的驼峰)
如果你的投资比较多,OP就不是一笔很好的交易,在一段时期内,其边际收益都会很低。然而一旦你有足够的钱,你就应该转向OR。
OR线很像S形曲线,中间有一个驼峰,这就是商家为了赚钱而要达到的点,OR线再现了常见的S曲线的矛盾:
投资一点就赚一点,这样一直都不会有更多的钱投资;或者越过驼峰,多赚一些钱,然后加大投资。
(五)为什么跨越不了驼峰
1、得不到足够的贷款
2、有了贷款他们不会用于扩大单一产业规模,而是用于同时经营几种其他的业务或生意
3、缺少达到驼峰必备的管理模式或其他方面的技能
一旦小企业主意识到,自己可能陷入S曲线底部,他很难全身心投入自己的生意;又比如,无论如何努力他都未能超越M点,他是否会怀疑自己?而把自己的注意力和资源用作他途?
二、工作的问题
(一)创业
有些穷人是找不到工作,没有办法而去做生意,就业机会缺失催生出特殊产业冲动。
(二)工作
1、穷人们对孩子的期望
数据显示,很多家长希望自己孩子有稳定的工作。 稳定感可能也是穷人排在降低风险之后更长远的需求。
2、一份稳定的工作能带来什么
A. 可以对未来支付做更多的贡献,因为借贷变得更容易、廉价
B. 带来稳定的收入,赋予人足够的心理空间,让他们更能去做中产阶级擅长做的事
3、怎样找到好的工作
A. 好的工作大多在城里(让一个家庭搬到城里是不容易的,成本很高),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是否有这样的空间提供给他们?
B. 即使有这样的机会,是否有足够的才华、技能、必要的风险承受能力支撑他们逐渐走向S曲线的拐点?
第十章 制度
一、看待制度的角度
要想真正理解制度究竟会对人民的生活产生多大的影响,我们必须要从思想认识上转变,从底层人民的角度看待制度。
二、政治与政策
政策并非完全由政治决定,在恶劣的政治环境中,也会有好的政策产生,反之亦然。
例如:1973-1993年期间,印尼营养不良儿童的人数减少了一半。这并不是说明苏哈多政权对于穷人来说有多好,而是说明政治精英复杂的动机。在特定的时刻,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出的政策,恰好有利于穷人而已。
二、腐败与渎职
(一)表现
1、我们很难对大多数政府工作人员的表现进行评估,这也是为什么公务员有很多的规定要遵守;破坏规定的诱惑力总是存在,无论公务员还是我们都一样,这常常会导致腐败及渎职现象发生。
2、医疗体系中,护士渎职;教育中家长对承担教育的责任与学生承担被教育的责任有阻碍是由于什么?
(二)原因
三大问题: 意识形态、无知和惯性,瓦解着可以帮助穷人的各种势力。我们很容易固化在一种意识形态下,而忽视具体执行过程中的条件,以及底层人民的声音,而完全靠惯性在运作。
政治局限性时真实存在的,这使我们很难找到解决大问题的方法。但是,在改进机制及政策方面,我们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认真了解每个人(穷人、公务员、纳税人、当选的政客等)的动机及局限性,可以更好地制定出有效的政策及机制,避免腐败或渎职现象的发生。
编辑于2019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