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我的现任学生,一个新接手的班级,十一月份到现在……
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她就成了我的“小迷妹”。
开始时,我没当回事。小朋友的喜欢,不就那样吗,新鲜感一过,也就过了。在他们眼里,我无非就是个新来的有几分投缘的语文老师……
她呢,也就像班级里那些天天追着我“加分”的其他小朋友一样,课间总是粘着我,偶尔交来一两篇满是“彩虹屁”的随笔哄我开心。甚至有时,淹没在人群里的她,还会被我忽视掉……
某一天,她突然不来了,在某一个课间的时候,又突然嘟着嘴巴地来了又走……某一个瞬间,我也突然意识到有点儿不对劲,于是喊来了她,问了半天,发现:她居然生气了。生气的原因还是一个我根本没在意的细节。
有点儿懵,又有点儿温暖。“这小孩儿,怎么这么在意我的一举一动,这么敏感!好像还有点儿像我呢……”于是,哄了哄她,哄好了。从此,小朋友和我的革命友谊好像有些特别了。
没想到,这一发不可收拾……被哄好的她,接二连三的温暖举动彻底萌化了我的内心。
时不时地,就交来一篇文章,写写我和她。
不得不说,她是个很有才气的女孩子。文章里虽然会有些甜得发腻的句子,但更多的是一些很平实,却一下能击中我内心的句子……
送给我的礼物也很特别,一张画了几天才画好的彩铅画,一个拼了好多天才拼好的小行星。
大抵,这就是小朋友的喜欢吧,是用心意来衡量的,是拿在手上可以感受到温度的,是一下就能触及到心的……
如果说,一开始,是不太在意,到后来,我是越来越觉得她是个特别的存在了。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喜欢,更是因为她让我“看见”了自己。
一个成年人,庸常的日子,琐碎的工作里突然每天多了那么几许期待。被喜欢,被期待,被崇拜……日子也好像因此变得更有意义了些。
我是80后,她是00后,我们的思想差距好像不是太大。有时,连表达温暖的方式,也挺像的。她会偶尔给我带来一点儿好吃的,一个小礼物……然后装作不经意地放在我的桌子上。我也会给她一些小东小西,当然,我是很“大方”地给出去……这样一来二往地,有时都忍不住笑自己,这是在干什么呢。
交流之中,不免对她有了更高的期待,希望她能真的努努力,对得起自己的能力,考上理想的高中。
半学期的时间,眨眼就过去了。
放假后的第二天,没想到,在轻轨站遇见了她。我准备上轻轨去古田,她刚下轻轨去上培优班。上电梯的时候,突然抬了下头,看见了她。下意识地,脱口而出她的名字“杨清瑶”,挺兴奋的。她也看见了我,很开心,突然一下从楼梯上往回冲,随着我的电梯。我一边喊她“傻子……”一边笑自己“我们是在拍韩剧吗?”
那天,武汉的冬日,有太阳。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亦如在教室里上课的感觉。
那天之后,我回了老家,她留在武汉。接下来,就是“肺炎”肆虐的几天了。
这几天,漫天的消息,感觉比病痛传得还要快……朋友圈的红点像是被下了咒语。点进去,相似的内容一次又一次地痛击心灵;不点,似乎更感觉自己什么都做不了……感觉大家都挺不开心的,极力想要从里面挣脱出来,却又怕,一个疏忽,错过了什么……什么也不能做的无奈,对新消息的期待,对医护人员的敬佩与感动,某些压抑的愤懑……各种念头在大脑里,各种情绪在身体里,仿佛要炸裂了一般。哪怕说服自己“追追剧”,却也无法完全抽离。
而她,仍待在武汉。妈妈在一线忙碌着,爸爸因为出差隔离在外,全家只有她一个人在家。当知道了这些时,每天跟她聊聊天,似乎也成为了我们彼此之间的慰藉……
“今天还好吗?”“吃了什么?”“在干什么?”日常的问候成了每日打卡。聊着聊着,也就不仅仅限于这些了。
感觉不太像一个长辈,像一个老师的问话,更多的像是朋友间的对话。写到这里,我自己都觉得有些可笑。但事实,真的是这样。换做平时,我不会这样跟她聊天的,身份的顾忌需要我时刻提醒她好好学习。而这个非常时期,有些平时无法抛下的东西就那么自然而然地丢弃了……
聊着聊着,我自己都会惊叹到“我怎么会跟你这个小朋友聊这么久!”她也毫不示弱“我怎么会让你跟我聊这么久!”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忘记了那讨厌的肺炎……
她觉得,有我,挺好。
我觉得,有她,更好……
还记得,刚当老师的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要做个让所有孩子都喜欢的老师。后来,认清了现实,渐渐意识到,没有人是会让所有人都喜欢的,老师亦是如此。
我只有尽力,努力做一个让他们不太讨厌的老师。幸好,还有这个目标,因为它,我也总能遇见一些特别美好的人和事。
年纪越大,也越来越感谢这些美好的“遇见”,我遇见了他们,也遇见了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