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小场景
“××,你看我穿的这个裙子怎么样?”
“我妈妈说,穿衣服只要合身,自己舒服就行了,没必要还要寻求别人的认同。”
02.小场景
“这个周末我们全寝室去市里嗨吧!”听到这提议,尽管我自己另有安排,但又怕别的室友说我不合群,于是只要违心地和大家一起附和这个议题。
以上就是我最初的大学生活的样子,有没有觉得很熟悉?有没有觉得这就是自己的写照?我们叨扰大多数人在上高中的时候,总是会幻想着那些关于大学的美好生活。
一、
一群志趣相同的室友,怀揣着对未来相似的梦想,然后一起努力,一起成长,度过一个充实且美好的大学时光。
然而,到了大学,发现一切又都在意料之外。有好多东西都和自己那最初的想法相背离。
反而更多的是,突然有那么一天,我们发现自己活得越来越不像自己了。本来,我们叨扰来自来自天南地北,自小生活于不同的地区背景,有着不同的性格态度,不同的处事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人生追求。每个人都有着特定的行为准则,18岁之前,我们都被父母呵护着,家里的亲人会以我们为先,所以,很多人会太以自我为中心,虽说是提议,但很多时候,会自以为是为了大家好的一项活动,要是真的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自己会很不舒服。
而我又是那种宁愿委屈自己,不愿意强求别人的那种人,所以,只好由得自己心不甘、情不愿。其实,这样为自己也知道是为难了自己,而他人根本就不知道你的不情愿。
其实同为室友的几个人,兴趣不同,追求不同,偶尔会时有摩擦,这是很正常的情况,但年少的我们为了不被孤立,为了融入集体,为了显示不那么格格不入,会刻意的去合群,甚至刻意的去讨好每个人。这可能和原生家庭的教育有关,从小,父母就教我尽量不要给别人带来麻烦,能自己做的事尽量自己做。哪怕自己受委屈也要顾及别人的感受。
二、
现在看了很多文章,中国的父母很多时候会教孩子这样做,其实,这种做法没有顾及到孩子的真实感受,而是有意无意地告诉孩子要压抑自己的渴望。如果遇到自己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家长们都要求自家孩子先赔礼道歉。这种做法虽说也是化解矛盾的一种方式,但是,这样的家长无形中把自己和孩子放到了对立面上,没有维护自己孩子的利益,那么他将来也不会、或者说也不想和别人争取该有的机会和权利。
走上社会,读了很多爆文,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有了很多社会领悟,与人交往应七分,不求太亲密,不能太疏远。朋友有难,能帮一定帮,不能帮的说明原因,也不至于为难。有的人喜欢和闺蜜一起,好的像一个人儿,可到了有困难要帮忙的时候,一旦闺蜜不帮手,心里就种下一个梗:“之前和我那么好,现在我有问题了居然不帮?”古人也说“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平日里就算不联系,也心中有彼此,无论哪一方遇到难题,另一方都会义不容辞地伸出援手。他帮你不求你的回报,不是要你当下报答,因为他知道,真正的朋友,是放在心里那种,在他遇到困难时,你也不会袖手旁观。
其实我们就是害怕被孤立的感觉。一直以来,都会刻意地去合群。殊不知,在大学里,被孤立,被说不合群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每个人的追求不同,大家都有着各自的想法。你要做的,就是做你自己,喜欢什么去做就是了。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眼光和看法,就算是被孤立,不合群,也不要因为这些东西去刻意的合群讨好别人,虚度自己的青春,浪费自己的时间。只能活得越来越不像自己了,似乎我们的生活,我们做的每件事都在跟着别人随波逐流。
三、
大学,注定是一场孤独的旅行。你要想去收获更多的东西,就必须要学会一个人独处的能力。
每个人的目标不同,追求也不同。你有你的梦想,你自己的人生规划,也没必要去为了合群强求自己些什么。
学会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学习,一个人跑步,远离那些低品质的社交活动。你会发现,其实独处的感觉真的很享受。而你,也在慢慢的变成你自己喜欢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