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宝妈,
我是一个妻子,
我是一个女儿,
我是一个老师,
我,是我自己。
最后一条,我花了三十多年才意识到,但是,也仅仅是意识到而已,我需要通过不断地练习来提醒自己,先学着爱自己。
于是,我开始了一场自我救赎之旅。
在此记录下来,用以鞭策,以及发泄。
从小我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一直前三,从来不用家长操心,每个学期必定拿着几张奖状回家,以至于墙上已经没有地方来贴我的奖状;同时,我也坚定地认为,我自己是一个幸运儿——我是家里的老大,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我得到的关注和爱,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在我的同学仅仅因为是女孩便获得了很少关注的年代,在那个闭塞的小村庄,我得到的爱一点也不少,反而更多,多于我弟弟,多于我妹妹——不仅父母爱我,奶奶爷爷,叔叔姑姑,他们个个都对我很好,视如己出。
说说我的家庭吧。
我是家中长女,弟弟小我一岁,妹妹小我三岁,是的,我们兄妹三人年纪离得不大。
因为弟弟出生的比较早,所以大人们都说打小我就被奶奶带,其实在我的记忆里并不全是在奶奶家,脑海里也有和弟弟妹妹一起的回忆,经常浮现在我脑海里的,是在父母家里,等待妈妈做饭的画面:我们兄妹三人在炕上和爸爸玩游戏,有时候我骑在爸爸身上,有时候弟弟妹妹骑上去,爸爸满脸堆着笑容,微黄的烛光映照在爸爸脸上,这时候,厨房里传出开饭了的声音,我们几个便意犹未尽地下炕去吃饭。每次回忆起来都特别温馨,彷佛昨日。
似乎从五年级开始直到初中三年是在奶奶家度过的,寒暑假弟弟妹妹会过来一起玩。我很爱他们。但是不知为什么,高中、大学以及后来,我会对奶奶特别的亲近,但是对妈妈却充满了距离。虽然父母家和奶奶家只是一条街道的距离,但是,我却能好几个月不进父母家门。当时的我甚至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就那么傻呵呵地过着——傻呵呵似乎也很好。
姑姑和叔叔也会经常给我买衣服,买玩具,甚至比妈妈买的都多。
似乎为数不多的关于“妈妈”的记忆是,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在奶奶家过春节,一大早我起床便不停的哭,好像要找妈妈,所有人都拿我没办法,直到他们把我送到了爸爸妈妈家里,我才停止哭闹。
脾气倔,也是所有人对我的评价,小时候稍有不满就满地打滚。
总之,在我的前三十年的记忆里,我是一个被爱包围着的孩子,虽然高中以及大学受了一些挫折,但是,人生无常,哪能一点坎坷不经历么不是?这一点也没有影响我的幸福感。我也很爱我的家人——奶奶,爷爷,妹妹,弟弟,姑姑,叔叔。在我的脑海里,一定是把亲情排在第一位的,我甚至很害怕长大,害怕离开家人。
但是,人怎么能不长大呢?
我和大部分农村的孩子一样,通过努力考上了大学,在大学里,我认识了现在的爱人——对我以及我的人生产生很大影响的一个人。可以说,他给我展示了我之前似乎很少接触的世界,让我明白了生命还有另一种可能的轨迹。
一直以来,我的生命里只有一件事——考大学;我的生活也只有一个模式——上课、写作业、复习。我似乎并没有思考过我的梦想是什么,我的人生如何度过,我有哪些优点和缺点,我爱好什么。但是,我爱人都有,他一直在思考。
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便这么在一起了。可以说,我的自我发现,自我认知之旅也便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