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花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看完了《春》的第一章,小说中出现了一个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词语“劈兰”,我还上网去查了一下,原来是一种当时非常雅致的聚餐出钱方式。这一章小说也是围绕着这一次聚餐来描写的,从昨天看过的淑英拒绝去打牌、对自己未来婚姻的担忧到后来她和淑华、琴、淑贞几人到湖心亭游玩,加上今天看的几个女孩和觉新、觉民到水阁聚餐,最后是淑贞无奈在喜儿的逼迫下离去。通过描写这四五个场景,将高公馆这个封建旧家庭生活的无聊、青年一辈婚姻的不自由以及孩子被父母当作发泄不幸生活的工具的恐惧表现了出来。
这一章主要描写的淑英和淑贞这两个非常可怜的女孩。淑英原本是一个活泼的女孩子,却不被迫过接受别人给自己安排的婚姻、别人给自己安排的生活方式。在前面读的《家》这本小说里觉新就曾告诉过觉慧淑英被许给陈克家的儿子做媳妇,不过当时的焦点还是在觉民的婚事上,对于淑英只是稍稍提及一下。现在觉民已经通过逃婚的方式摆脱了别人安排给他的婚事,他和琴之间的婚事已经没有问题,可是淑英却还没有办法摆脱这个问题。
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就不得不接受别人对自己生活的安排,这样的安排让淑英感到厌恶,她想尽各种方法逃避这一切,所以有了最开头她装不舒服拒绝打牌的描写。从这个描写是可以看出淑英和觉新的不同,淑英是会抵抗的,如果是觉新,他肯定很快就过去打牌了,就像后面,他们兄弟姐妹几人聚餐,张嫂来叫觉新和淑贞离开,从觉新和淑贞的动作来看,他们俩人都是不愿意离开的,但是觉新马上就妥协了,他还劝说不愿离开去面对沈氏打骂的淑贞回去。在琴和觉民的保护之下,淑贞最后才没有同觉新和张嫂离开。淑英虽然对未来的生活十分绝望,但是觉慧离家、觉新借给她的书籍和鸣凤投湖的事情,都给她带来一些新的影响。另外,她还从觉民对淑贞的惋惜话语里听出了警告,所有的这一切都预示着淑英绝对不会毫无妥协地接受别人给她安排的生活。
同样生活在高公馆里,淑贞的处境却要比淑英困苦得多,她从小生活在自己母亲的掌控里。她是高公馆里唯一一个被要求缠足的女孩,以前我一直以为她胆小怕事只是源于缠足的关系,但看了这章小说之后,我才发现,原来她母亲婚姻的不幸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在之前看的《家》里面,就有沈氏鞭打她的描写。淑贞的父亲克定并不喜欢妻子沈氏,后来还在外面置办小公馆,用沈氏的嫁妆养着一个叫“礼拜一”的妓女。这件事后来被沈氏发现,并成为引发高老太爷生病去世的导火索。但是问题并没有解决,克定和沈氏必然会因为这件事引发争吵,而淑贞这个可怜的女孩夹在他们中间自然而然就成了弱势一方的沈氏的出气筒。淑贞没有反抗的勇气,她连淑英逃避的勇气也没有,虽然觉民和琴能给她一定的保护,但是最终也拯救不了她的命运。
封建等级的观念不断弥漫在这章小说里面,一个表现是黄妈和绮霞吃觉民、淑华这些人吃剩的饭菜,甚至在周氏来到之后都不敢坐着吃饭,另外就是喜儿向周氏和淑贞等人哭诉沈氏在和克定吵架后对自己和春兰的打骂。不过改变也是有的,淑华在和琴谈起鸣凤的死时,感伤地说出周氏和自己的后悔和难过。能从先前的惨痛事件中吸取教训,并改变自己以前的想法和做法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