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成长会加了4个小组,硬笔书法、写作、读书、育儿。其中育儿小组最不走心,现在已经堕落到课没听作业也没做的状态,6月份肯定要被清退了,而读书和写作小组目前一直处于补作业的状态,都没有当日事当日毕。完成度最好的是硬笔书法,每天一页,因此自我感觉进步也比较明显。
看到有些小伙伴在读书时都是提前完成阅读,然后每日就十分容易做到当日事当日毕,因为今天没有阅读的压力,昨晚作业后又可以提前阅读下一章节的内容,优雅从容。发现当日事当日毕很难,群里几百号人能做到每天都及时完成作业的却是寥寥无几,而有提前量的更是凤毛麟角。而我,近半年来,就只有4、5周做到“日事清”,其他周都是在补过去的作业,有一些作业量太多都没有补完,其中的痛苦和心理压力很大,因为过去的作业没做完,新的作业又扑面而来。想想其实每天大家做的工作量都差不多,只不过是别人在超前,而我一直在重复昨天的故事,究其原因就是别人比我多了提前量而已。
《唯库》的编辑张立宪说他在出书时其实有一个很大的备用库,在今年就想着明年的书要采用哪些文章,他就做到了提前量。而我的写作其实也可以效仿,与其在每周末一天补好几篇文章,不如就提前备好,提前准备好5篇文章,然后在每天就可以定时发,还可以在发之前进行修改。
在工资财物管理中也是一样,你可以穷,但是你要提前准备好半年的生活开销,这样在生活发生不可预期的变化时才能游刃有余一点,即使失业,你的心也不会慌,可以在半年内重新调整自己,去寻找新的转机。
大学时有个辅导员对我们的要求是,开会提前10分钟。他说这个习惯非常重要。当时我不置可否,可是十几年过去了,我发现提前10分钟到,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品质。无论是上班还是约会,无论是看电影还是参加活动,每次都能提前十分钟的人,他的时间管理和信度都是非常棒的。而这样的人,我身边也只遇到过一个,而他之前是当兵的。“提前十分钟”,这或许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或许这就是很多拖延症患者都没有提前量的原因,最后一刻到达或者完成工作的“爽”让他们欲罢不能。
而感觉我的人生,一直都没有提前量,都是在补作业,还过去的债,都不能翻篇。每日上班都是掐着点,其实每天只要提前十分钟,就可以不用满车库转来转去找车位,然后焦急地等电梯挤电梯。看电影也常常赶不上片头,经常迟到5分钟,火急火燎地取票,在影院中奔跑。读英语是如此,弹吉他也是一样。每每都是中途放弃,而后重新又要捡起,捡到一半又因为太过艰难要放弃,如此恶性循环。如果在人生的某一阶段能集中火力一鼓作气,让这些技能在进阶的道路上有一定的提前量,是不是现在就可以从容一些,至少可以自如地用英语沟通,可以随便弹一些脍炙人口的歌曲。
有提前量的人生很爽,它能让你的生活稳定,心里踏实,从而产生良性循环,情绪不急不躁,事情有条不紊,甚至还有余量来面对危机。
古人云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就是一种“提前量”的思想,把事情想在前做在前,主动面对生活,而不是被生活推着走。
生活需要提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