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以前,我每天都在想,应试教育是多么可怕而残酷,学校就只关注我们的考试成绩,别的一概不管。我要快点考上大学,大学就是我的天堂啊!到了大学里,我会参加很多比赛,报各种有趣的社团,交很多新朋友。我一遍又一遍乐此不疲地为自己勾勒着这一幅美丽的蓝图。
军训的时候,我报名了学院的新生演讲赛,最后得了三等奖。进了决赛的十多个人,两人跟着一个师父(师父是大二演协的)组成了一支集训队伍。
集训的时候,我们练即兴演讲和备稿演讲。轮到我上去讲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底下其他人的目光,那是一种百无聊赖却又强打精神的目光,我感觉自己讲不下去了。我的师父跟我说,你演讲的时候太平淡了,那天我在台下听你演讲听得都快睡过去了。有一次,师父不在。她让我讲给另外两个师父听,我才讲到一半,他们就转过身去指导另一个男生了。休息的时候,我就独自站在一边看着其他人在那儿嘻嘻哈哈,还挺不是滋味的。
集训结束,我退了集训群,也退了演讲协会的群。当时我还觉得自己挺酷的。以前大家都说我读的很有感情啊,为什么你们的回应却是如此冷淡。其实我性格很活泼啊,但在你们眼里,我好像很孤僻也很难接近。我觉得自己被人看透了,好像我就只有这么一点水平了。
你们不赏识我,那我就离开呗,总会有人看得起我。
之后,我报名了新闻中心的电台,第三轮被刷了。报名了校礼仪队,第一轮被刷了。报名了经典诗文朗诵大赛,第一轮被刷了。报名了十佳歌手大赛,第一轮被刷了。报名了汉语口语大赛校际选拔赛,第一轮被刷了......
我经常会收到这样格式的短信,“非常感谢您报名了”,“但很遗憾”,“希望您继续加油”。关掉手机,闭上眼睛的那个瞬间,我还以为自己是苦情戏里的女主角,好像所有的不幸都到了我的身边。
昨天去听了校新生演讲赛的复赛,看不了书,流量也快完了,那就随便听听吧。第一次感受到了差距,那些优秀的选手着实让我震惊,无论是内容、语言还是表情、仪态,都拿捏的恰到好处,收放自如,原来演讲真的可以这么精彩。
还有几位选手的声音很好听,表情也挺自然,但是一直都是那种很平的语调,没什么情感起伏,内容也十分空洞,我感到无聊又尴尬,希望他们的演讲能够快点结束。
我仿佛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不对,他们比我强多了。
我发现一直以来我都活在自己的玻璃王国里。我很难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一旦听到不好听的话,我只会缩进自己的保护壳里然后逃避一切。每次参加比赛,我一展示完自己就走,从来没有静下心来看看别人的表现,所以我不知道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在哪里。我一边自我解嘲道,对啊,我最差,我最糟糕;一边又暗暗期待着或许会有人跑过来安慰我,不是啊, 你已经很棒了呀。
集训的时候,我以为是他们排斥我,其实是我自己真的有这些问题,是我不够努力,是我高冷地站在一边不肯融入进去。过去我总是给自己灌鸡汤,什么失败乃成功之母,跌倒一千次也要在第一千零一次的时候爬起来。只是,量积累的再多,如果方向错误了,也是不可能发生质的飞跃的。何况,我其实也没有特别认真地去准备这些比赛,只是临时花了一些时间罢了。
高中的时候,我把应试教育批得一无是处。到了大学我又开始批,什么都有黑幕,什么都靠关系。挺可笑的,如果大家都说我最棒,那我是不是会觉得这个世界真美好?
无论我们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有一条定律是不会变的,那就是人们关注到的肯定是最优秀的那几个人,没有人有义务去照顾平庸者的玻璃心啊。 如果你想在某方面变得优秀,那就只有自己找方法,自己花时间,一点一点地爬上去。
谢谢你,能够坚持看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