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高考,没考上重点,家人说“你怎么能考这个成绩呢,看看xx家孩子,考了一本。”
考驾驶证,科三挂了,家人说“怎么能挂了呢,这下好了,都该说你笨了。”
“你看看别人家孩子……”
一
小时候,别人家的孩子最先懂事听话;长大一点,别人家的孩子最先体谅父母、洗衣做饭;现在,别人家的孩子都比你聪明有出息。
爸爸妈妈,我是你们的孩子,不是吗?一直和别人比,我会很累。
中国有多少孩子逃脱不了“别人家的孩子……”的紧箍咒。从出生、入学就开始了无休止的奔跑,各种补习班占据了他们所有的课余时间。一旦有所懈怠,家长就会苦口婆心的劝说“再坚持一下,××家的孩子都可以,我们不比别人差。”这看似为我们着想的话,到底有多少成分是家长的虚荣心。
小时候成绩稍有下降,妈妈就会搬出“别人家的孩子”,当自己想要和别人家孩子同款的玩具,她却说“咱不和别人比”。“亲爱的妈妈啊,老师说付出就会有所回报,为什么我付出了那么多努力,还是得不到我想要的玩具呢?”
在该开心快乐的年纪就让孩子承受这些压力,那么,在孩子将来面对更多压力的时候,还会有多少开心快乐的回忆。
二
我可能永远也成为不了您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您让我过早的懂得了“对比”,让我拥有了一颗“好胜心”。尽管我知道这样可能不太好,因为我已分不清“攀比”和“对比”的区别了。越长大越发现,有些事情越来越力不从心,成绩不再名列前茅,努力也有可能会被别人碾压,总有人比你更聪明……我也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失败。可是拥有一颗“好胜心”的我,会收获什么呢?
我不怕失败,我只怕自己不能接受失败。如果你在我第一次没有赶上“别人家的孩子”时告诉我“我们××也很棒啊”;如果你在我成绩下滑时鼓励我“别气馁,再继续努力”。如果这样,对我会不会好很多。
著名导演张艾嘉的儿子奥斯卡,就是活成“别人家的孩子”的最好典范。如果没有后来遭遇的一场“绑票”,可能他还过着家人给他“规划”的人生,举止绅士,多才多艺。
直到母亲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把自由还给奥斯卡,她才真正体会到那种幸福,她听到儿子亲口对她说“谢谢你,妈妈”。那一刻,她就知道,这所有的一些,都是多才多艺换不来的。
三
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按父母的计划去上学;为了成绩不输给别人家的孩子,按父母的意愿去上补习班;为了看起来比别人强,按父母的期望按部就班的找对象、结婚生子。
为什么活的像一个傀儡?为什么非要和别人作比较?生活难道不是为了精彩吗?
如果一味地活给别人看,那就失去了生活原本的意义。我们努力,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是为了享受生命,是为了有能力去看一看这个美丽的世界。
人和人本就不该做比较,你有你的追求,我有我的抱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道,根本没有所谓的强弱与否。盲目比较,除了让自己更累,满足一时的好胜心,没有任何用处。
我们只要对自己的当下满意,自己就是成功的。一直把眼光放在别人身上,只会遗忘自己的初衷。
放下比较,努力拼搏,享受生活,做当下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