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那些文章,基本上属于思考于2012年,写在2014年到2017年这三年。
转眼之间,发现已经过去九年。
这九年,做的事情有些意思
- 从2014年之后的三年,花了一些时间,将知识转变为课程,跟一线的好多岗位做了交流,主要的形式是培训课程,从学生的反馈也获得了不少知识的验证,从学生的建议也获得了讲课内容的调整方向。
- 从2017年之后的三年,花了很多时间做的是工科的事情,属于是对已有知识的实践。
- 从2020年之后的三年,接触到一个新的学科,并且在特定的环境下快速设计、实施、改进,并囊括了组织建设、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审计措施等等业务方面,且再次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在这个新的领域进行运用。
这九年,读的书也有些变化
- 从2012年左右,就很多人说我是学哲学的,这九年依然有很多人说我是学哲学的。
- 从2019年左右,不再强求读书只读“教科书”、“四书五经”之类的经典,转变到了:历史故事、后人观点都多少了解一些,原本也比较排斥的朱熹、王阳明等人的学说,也放到了书架上。甚至开始按照编年史去采集这些人的名录与作品,不知是想读还是不读。
- 从2022年左右,对“佛”也有了一些接触,对某些佛经的观点也尝试了解。不过仍然坚持所了解的领域仍然是属于“中国佛学”的内容,并非“印度佛学”、“中国佛教”等等领域,尤其是“佛学”与“佛教”的领域差异。
这九年,自己的领悟略有变化
- 由于工科的实践,再加上组织建设等管理学——算是社会科学的实践,让已有的很多知识更细化了。
- 由于面向工程、面向业绩的结果导向,在原本形而上的理论的总结的基础上,新增了很多形而下的总结。
- 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疑惑,由于知识结构更加复杂,遇到一些人跟我反馈:背负那么多知识,是不是觉得太累,做大小事情,都要考虑得那么全面,是不是太难,有这个必要么?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常常会想起2005年之前的自己的状态,面对这种状态,我无法向他说破、说服、说透。所以对“无可奈何”的理解,以及对“不确定性”、“换一个思路”、等等其他“心得”的理解,也到了一个新的境地。
所以,有了一些想法,重新开始写一些东东
- 希望不再断档,能够持续写下去。
- 可能不在乎初步的质量,先写,然后回看,调整。
- 九年前,为了写文字,特意买了一个新MacBook Air,写了不少于60万字的思考。当下,那个老MacBook Air已经很慢了。去年买了一台新的MacBook Pro,且算是为了今年的文字的新装备吧,希望不辜负这个新伙计。
- 最近还让老婆发现,我窸窸窣窣弄了好几张cherry的键盘,这个是2014年的时候没有的装备,希望能够带来更好的效率。
- 新的部分,就先从《史东读老书》开始吧,为了跟之前的产出有个区别,且弄个新集合。
wollaston,于 2023年10月01日 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