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 印象笔记(Evernote)
读 作者 尼古拉四儿对印象笔记的整理文案本人做简单的整理.
对于一个工作繁忙的人来说,经常会收集到各种各样的讯息,那么四面八方的事务会让我们大多数人感觉到很焦虑。而极少数的时间管理达人们是如何管理自己 的时间呢?(印象笔记)工具就是他们的利器。
接下来,我把自己对作者整理的方法,简单的输出为自己的语言文字。大家如果想了解更多,更加详细的文字可以点击“ 尼古拉四儿“查看原著。
学习的瓶颈不是怎样记住东西,而是把东西装到哪里,你真正需要的不是一颗聪明绝顶的脑袋, 而是分门别类的一个个信息和知识的容器。印象笔记就是我们所说的容器。
帮自己找出怎么才能再次使用这则笔记的方法-------建立标签体系的使命。
当遇到容器储存越来越多的时候,如何来解决快速查找的问题?所有的关键是围绕如何检索,以达到我们的目的。
情景一:”这篇文章在我做某个专案的时候用得到,但同时又能激发我联想做其它事,现在不记下来我可能忘了。”如何快速收集呢?
情景二:上次收集的文案,被我存在印象笔记中,笔记里不知道放在哪个笔记本里了,怎么找到它,急死我了?如何快速查找?
#标签系统# 散碎知识点。(从建立层层笔记本的习惯到建立标签体系的习惯的改变)
知识点1 创建一个标签来取代一个同名的笔记本。例如做“Skydiving(跳伞运动)”
知识点2:从树状结构(Tree)变成了网状结构(Map)。分析:树状结构为大量的笔记本树状构架。网状结构更为复杂但也更容易检索信息。
知识点3:标签镶套。例“海报设计”标签的嵌套下,标注“海报设计版式”标签
知识点4:印象笔记的三大武器:笔记本分类,搜索,标签。我们在搜索重要且急需的内容时候都是用这三种方法来寻找的,如果我们找不到,基本上不会再花大量时间在印象笔记了。
下图是笔记本分类的简化使用。(本人认为,印象笔记要把笔记本分类功能与标签功能有效的结合起来,建立适合自己的知识框架,才能让我们更好利用我们的工具。)
基于上述内容,下图为思维导图,更清晰标签体系的思路。
所以,笔记本适度分类,重用标签管理,建立搜索词条以有助于快速精确搜索,善用系统化思维工具如思维导图(mindjetmindmanager或Xmind),习惯GTD流程的思路处理日常印象笔记管理(杂事收集--进度日程管理--整理待办行动清单,回顾反省系统),如上,把印象笔记作为所有信息资讯收集的箱子,在印象笔记里完成闭环的GTD流程,沉淀信息资讯最终内化为知识,以求术业专攻,锻炼心智模式,修身悟道。注明出处。
文章大部分引用于作者 尼古拉四儿。
以上均为个人整理,如有引用,请标明作者出处。
微信公众号搜索:郭小华
微信号:ly_ju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