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鬼月将尽
趁着秋夜如水
和朋友秉烛夜游
应景儿聊到“灵魂”之间的差异
也扯到中日古代文人之间的差别
日本古代文人
自杀、外遇,外遇再自杀
中国古代文人
贬官、抱怨,抱怨再贬官
这两拨人确实不太一样
我更喜欢后者可以“借痛还魂”的含蓄与细腻
也别有一番趣味
就像
同是“夜游人”的苏轼
我觉得
在《记承天寺夜游》里
苏轼最爱的恐怕不是“月下竹柏”
而是“张怀民”
元丰六年
是苏轼在黄州的第四年
他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相当于县武装部副部长(还没有签批权)
看似有官职在身
实际上仍是遭贬谪的罪人
面对人生的折磨
苏轼和我们一样也只有两个选项:
接受
和欣然接受
黄州
是苏轼的牢笼
苏轼应该是孤独的
即使写下了《赤壁赋》
领悟了“变与不变”的道理
但是
那种“没人懂我”的心情也在肆意滋长
十月十二日夜里
苏轼脱掉衣服准备睡觉
就在关门的时候
发现今晚的月光怎么如此美丽
他决定再把衣服穿好
出门散步
“念无与乐者”
美好的事物
一定要和最要紧的人分享
这样的心境经历过的人会懂得
苏轼没办法拿出手机拍照
上传朋友圈让粉丝们点赞
只好沐浴着月光
走向承天寺
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
字梦得
他也是被贬黄州的罪人
一个懂得生活乐趣的罪人
再过十天
苏轼的弟弟苏辙就会为他建的亭子作记
苏轼则将这个亭子命名为:
“快哉”
不过
这一晚的苏轼还没想到这么多事情
他唯一想做的就是告诉张怀民:
“赶紧起床看月亮呀~”
苏轼走去承天寺的时候
心里一定满满装着张怀民
“梦得,我来啦”
结果张怀民尚未就寝
两个人就一起在承天寺的中庭散步
走过来,走过去
走过去,走过来
我觉得
就算张怀民已经睡着了
他也会说自己还没睡
这么美好的夜晚
能看到苏轼出现在自己住的地方
应该会是一件快乐的事
怎么能睡觉呢?
“庭下如积水明空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写的是视觉
同时也是触觉
将秋夜的微凉
用“积水明空”四字表现出来
“藻荇交横”则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在这个瞬间
仿佛身处另一个空间
承天寺变成承天池
而“盖竹柏影也”又将人从虚幻带回现实
承天寺还是承天寺
我常想
苏轼最后说: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其实应该是一句回答
在承天寺夜游的时候
张怀民大概是问了苏轼:
“为什么是今晚?为什么是我们?”
因为有了我们,所以才有了今晚
顺带一提
《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
里面收录了十一篇游记
内容大多轻松有趣
有跟耳聋的医生出门、夜游海南岛
和儿子一起泡温泉
还有爬山如果到不了山顶的解脱之道
以及对故人的怀念
从《东坡志林》中
可以看到苏轼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在黄州的日子
苏轼无疑承受着自作来的痛苦
也在摸索跳脱痛苦的正确打开方式
如果你能拥抱痛苦
平静会留下
如果你可以解决痛苦
成就会留下
如果你只能忍耐痛苦
痛苦还会继续留下
这些
都不是很重要
面对内心
可以安静的看向自己
并保有一个有趣的灵魂
这个很重要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