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是回族女作家霍达的作品,也是我国第一部描写穆斯林的作品。场面十分阔大,头绪纷繁,前半部分情真意秘密,精心刻画,后半部分如大潮汹涌。
本书描写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时代,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着力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文学画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群像,血肉模糊,栩栩如生。
《穆斯林的葬礼》文学价值已经记入史册,我最感触最深的是这部书的书写书法——倒叙手法,引起悬念,在书写的过程中一句话,一个点都是伏笔,引出一系列的鲜活的人物来!
开篇
序曲《月梦》的开头:清晨,她走来了。穿过大街小巷矗立在一座高大的宅院门前,想进,又不敢。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大门力里储藏着她所知道的一切和不知道的一切……
一下子把我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个穿着时髦、体态优雅的中年女人身上,她是谁?大门里她知道的是什么?不知道的又是什么?
带着这份好奇,翻开第一章继续阅读——我的阅读欲望被吊起来了!
正篇
住在“博雅宅”这么气派的房子里的主人公韩子奇,怎么说也是有点家底的,解放后竟然在国有工艺品公司工作!
他的前半生有什么样的经历呢?带着这些疑问往后读,通过回忆的方式表现出韩子奇从一个叫花子、被收留、创业等等才有了今天的日子——对玉的挚爱,波折半生!
人物
韩子奇的女儿面临高考,执着与北京大学,父亲支持,母亲反对。
为什么呢?为什么母亲不支持女儿读北大呢?这里面有怎么样的心结呢?
最终的结局父亲妥协——卖掉珍藏的玉,换来母亲的同意!
这是一对怎么相处的夫妻呢?竟然要用藏品互换!
姑妈又是怎样的存在?姑妈,理应是亲人,却做着保姆的工作!后续的某一个节点上解开了姑妈的身世,原来她是一个家破人亡的寡妇,被韩太太收留了。出于尊重,夫妇两个叫她大姐,孩子们顺理成章叫她姑妈!
对比
同样是韩子奇夫妇的孩子,女儿新月和儿子天星性格差别那么大。新月活泼开朗,早早跟着父亲学英语,在大学里,英语成绩也是出类拔萃的;纵观儿子天星,性格沉闷,早早就外出参加工作。
这么好的家境,儿子为什么没有得到好的教育机会呢?这些伏笔,这些悬念都困扰着我。
态度
新月作为家中的小女儿,父亲的宠溺时时刻刻都变现出来,而韩太太好像对女儿冷漠一些,很少有亲昵的表现。也不是韩太太天生冷漠,对儿子天星热情有加,对婚事上心,对自己挑选的儿媳妇也是疼爱有加。
女儿新月患病住院,也没有感受到母亲的悲伤。甚至到后来女儿长期住院,又被老师真诚地爱着,母亲本该祝福,起码也要尊重吧!
韩太太的表现则是:女儿是家中的累赘,何老师谈对象是不要脸!
一下子颠覆了我的认知,当时我就猜想:新月的身世是不是外室所生。当新月的身世之谜解开的时候,其实作者早就埋下了伏笔。新月的母亲,当时燕大的女学生在学校情感受挫,跟着姐夫到英国,后来拒绝男生的求爱,给后来和姐夫相爱做好了铺垫。
儿子天星两岁时父亲离开,和母亲十年间相依为命,度过了没有父爱陪伴的童年和少年,并且亲眼目睹父母、小姨三个人的情感纠葛,心智怎么不过早成熟呢?
结局
相爱的韩子奇和妻妹梁冰玉注定没有结局,梁冰玉远走他乡,韩子奇留下来承担家族的使命,和妻子过着若即若离的婚姻生活。
病情越来越重的新月得知自己的身世后,病情加重,走完她20年的人生。
该来的都来了,一代玉王韩子奇,为玉而生,又为玉而死,风光、传奇的一生销声匿迹,韩太太坚守家园半生也随他而去。
留下了天星承担了所有,日子终究归于平静。面对远道而来的小姨,只是淡淡的一句:该走的都走了!凄凉尽显在语气中。
《穆斯林的葬礼》堪称一本奇书,它的宏伟巨大不是我这个无名小辈能评价的,但是它的写作手法真的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