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纳博科夫有一次在美国讲俄国文学,他是这么讲的。他先在黑暗的屋子里打开墙角的一盏灯,这是普希金。普希金是俄罗斯文学的第一盏明灯。接着打开房间中间的一盏,这是果戈里。然后又打开一盏灯,这是契诃夫。最后,他大步走到窗边,扯开窗帘,让阳光照进房间,大声喊:这才是托尔斯泰!普希金是诗人,果戈里幽默作家,契诃夫是短篇小说大师。唯独提到托尔斯泰,我们好像找不出一个明确的特色的词来形容他。但他的文学成就恰恰最高。
一个拼命强调自己特色的人或者是公司,最多是一盏灯。那些最终把自己的特色搞没了,无所不在的,才有可能真正掀开整个世界的窗帘。
对于写作每个人的认知都不一样:
斯蒂芬.金:写作让我的生活变成一种更明亮,更快乐的存在。最终是为了站起来,好起来,走出来,快乐起来。写作之于我好像是一种坚持信念的行为,是对绝望的挑衅和反抗。
刘润:用三千尺瀑布的逻辑势能征服读者;用单反相机式的观点聚焦写服读者;用游标卡尺式的用词拿捏服务读者。
对了,我忘了告诉你,关于写作,我有一个特别喜欢的比喻,这段话完美呈现了上面三句话:
想象一个洋葱:外层很干而且易碎。你把外面这层撕下,然后扔掉;
接下来的那层是闪亮的、有弹性的、柔软的,有时候甚至还带着一抹绿色;
当然,你也不会用这一层,你想要的,是洋葱中心的部分;
那个干脆利落、尖锐刺人,但又具有鲜明和最真实的风味的部分;
那才是最好的部分,也不需要太多的切分,因为本身足够小,足够紧凑。
事实上,它的品质和大小是如此完美。
这是我的真诚思考,希望对你有所启发,也希望我们都能写出干脆利落、尖锐刺人,但又具有鲜明和最真实风味的完美文章。
史蒂芬.平克:“将网状的思想,通过树状的句法,用线性的文字展开。” 平克一句话道尽写作之难,也打开了写作之门。脑海里千头万絮,心中万马奔腾,如何收拢、驯服,化成逻辑严谨、错落有致、有理有力有节的文字?
王烁:罗丹说把不需要的那些石头全凿掉,剩下的就是雕塑。英文世界的写作建议亦然,别写没用的东西,别写没必要的东西,别写华而不实的东西,如果写了就全删掉,剩下来就是合格文章。
今天实在太忙,便把自己平常积累对于写作的卡片汇总了一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