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皮影戏的历史渊源
大家都知道皮影戏,但真正去了解的人很少,现在科技日新月异,从小就对着各种数码产品,很少机会让我们去了解一种这么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我们先来科普下它的历史起源吧。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始于战国,兴于汉朝,兴于唐宋,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中国,不少的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有这么一群人,在喧嚣的社会里,坚持传承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
做一件事情很容易,能一直坚持做一件事情就不容易了。
在中国的乡间里,还有这么一群人坚持传承古老的皮影戏,专心致志,坚定的信念和对艺术的追求一直坚持至今,不浮不躁,这种精神态度真心值得敬佩。
演皮影戏的操纵技巧和唱功是体现水平高低的关键,而这些都是要经师傅身传口授和长期勤学苦练而成的。有的一人能同时操纵七八个影人,武打场面紧锣密鼓,影人枪来剑往,热闹非常。
他们一辈子只干一件事情,为的是把一部好戏献给观众,把一种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下去。
皮影,一种匠心的工艺和艺术的结合。
没有耐心和专注的精神是学不好皮影人的制作的,因为皮影的制作是极为复杂的,从选皮到影人成形上戏,有许多工艺技巧。
传统的制作工序可分为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个基本步骤,工匠精神在皮影上体现的淋漓尽致,用心打磨好每个细节。 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皮影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一份坚持、纯粹的心、对信念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