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的话题常常是:你的购物车准备好了吗?双11准备买多少?转瞬之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购物大狂欢,所有的购物平台摩拳擦掌,而人们也在准备着清空购物车,但我今天的回答是:我似乎没有什么特别要买的,只买了一些画材和面膜。而且是在双11之前就已经到货了,我的双11提前结束了。
我们为什么会忍不住囤货?有时候是因为便宜或者是看上去很便宜;有时候是因为被推荐被种草觉得很好,恨不得马上拥有;有时候呢,没有原因,似乎买东西会带来一种乐趣,一种快感。但是买过之后,可能许多的化妆品都束之高阁过了,准备用的时候已经过了保质期,而有的衣服标签还没拆,就已经不想再穿了,还有不少的书,塑胶封面还完好如初吧。
有点像我们一时起兴要去学习一个什么东西,信心满满,踌躇满志似乎马上可以成为大家,然而课程报完,鸡血打完,似乎又被打回原形开始了标准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循环,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想,归根结底是因为那不是我们真正热爱的,那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那不是我们真正的天明之路。就像有时候在路上偶然认识一个人,寒暄了几句,聊的不亦乐乎、相见恨晚,然后,分道扬镳,再也不见。
我们买东西的初衷是什么?是需要使用。有时候我妈妈觉得这件衣服好贵呀,有点舍不得买,我会这样告诉她,我说:“比如说你觉得一件衣服很便宜,花了80块钱买了,买完之后觉得质量也不行,颜色也不好看,穿了两次就不想穿了,那么这件衣服的单次使用的价格是40元。如果你花了500块钱买一件衣服,这件衣服很合身很漂亮,在各种场合应对自如,成了你整个季的主打,于是一个季节至少要穿上10次吧,少说穿上三年,那么每次又才多少钱呢?”后来妈妈的购物观渐渐发生了变化,妈妈开始认可我的观点,单次使用价格才是这个物品真正的价格。
很多时候我们购买了很多东西,报很多课程,回到家就束之高阁,我们买的时候满腔热血,买完之后有一种“我已经得到了”的错觉,似乎只要付过钱,那么这个知识我已经掌握了。真的是这样吗,唯有我们自己很清楚,那又是好一番捶胸顿足啊!
买到不等于得到,买到要去真正的使用它,用好,它。才是真正的得到,也才是对我们花出去的金钱,我们挑选所耗费的时间精力,以及对物品本身真正的尊重。
趁着白世界桥波符,我们可以看一看,重新审视一下我们自己的购物观。我现在买东西不会非常冲动,除非那件东西真的很让我兴奋,爱不释手。我会首先看一看我有没有同类的,再看一看我买它的使用频次大概是多少,如果是装饰品,甚至要看一看家里有没有适合摆放它和保护好它的地方,让物品真正和自己、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空间,自己的行为和习惯相连接,这样才会是对物品最大的尊重,才得以让物件在和我我们的互动中呈现最大的价值,同时呢,也不会给自己的生活和空间带来过多的繁杂和焦虑。
你的购物观是什么呢?欢迎和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