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我,是不一样的烟火”,每个人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个体,不可复制。
我出生在一个四周环水的小镇,小时候镇上还没有桥,与外界的联系就靠着村头的渡船,一直到我八岁才有了镇上至今唯一的一座桥。那时的乡村虽然落后,但是民风朴实,尤其注重教育,小学的时候我就因为学习成绩达到全镇前十名而得到过多次奖学金!
家里没有男孩子,父母生了我们姐妹仨,我排第二。都说老二是最没人疼的,但我因为长得像我爸,学习成绩好而得到了更多的疼爱。小时候像男孩子一样调皮捣蛋,玩泥战爬墙头打群架无一不会。姐姐妹妹被欺负了都是我帮着出头,最经典的一幕是下课到我姐班里找她,发现她班里一男同学跟她吵架,二话没说上去往那同学脸一挠,立即三条血印,完了扭头就走还恐吓说我找我四婶去(四婶是我们小学的教师,很严厉,同学们都怕她),唬得那男同学愣是不敢开声。
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一直陪随着我无忧无虑地完成了小学阶段。小学毕业考上了镇里最好的初中,那时爸爸开始赚到钱,送我到了城里的初中学习,还在城里买了房子,让我的奶奶来陪读。来到城里我就像放猴归山,奶奶不识字,也管不了我,但我不是出去乱玩,而是租了大量的小说回家看,下课回家做完作业就看,吃饭也看,奶奶以为我认真学习呢,总是劝我:“吃完再学习”!初中的学习比较轻松,我的成绩还是不错的,人也自信开朗,中考也顺利考上城里排名第二的高中。
真正使我性格发生转变的是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因为是较好的高中,能考进来的都是些尖子生,自己的成绩没有优势,而且这座学校的学生都是城里人,像我这种刚刚农转非的没几个,进去以后一下子感觉自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什么都是新鲜的,而自己什么都不懂,什么兴趣班都没上过,什么公园都没去过,除了自己的城市再没去过另外的城市。本来强大的自信被打击得一分不剩,跟同学聊不到一块的我感觉被孤立了,就像溺水的人抓不到救命的稻草,只好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城堡里(小说),让自己同里面的角色自由地对话!
感觉已经写得太啰嗦了,总结一下吧,自己就是一个要强却不自信,低调却又有点优越感的矛盾结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