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今日是“五一”节,事情还是蛮多的。我得抓紧时间将我的《慢煮余生》系列更新一下。否则,出门一天,晚上回来后便会偷懒的。
坐在书房里,想到了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从立法的角度看,将“常回家看看”写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为了维护老人的权益所采取的保障措施。但竞争激烈的职场,却让许多年轻人被迫“违法”,因此,代为看望老人的网上服务便应运而生。它尽管适应了社会的需求,可商家们却忽略了亲情的专属性,因此,我认为实不可取。
其一、“代看望父母”的实质是买卖交易
现实生活中,部分子女常以工作忙为借口,成年累月地置父母于不顾。《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之所以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根本的出发点是为了传承中华的孝道美德,维护社会的安宁与和谐。但作为做子女的,切不可策应商家们的动机,心甘情愿地为其买单,将“看望老人” 当作一门买卖来做。
以前,住我家楼下的邻居,是两位近80岁的老人,他们也知道了“代看父母”之事。于是,有好多回,那个老奶奶一直对我说,这不是给儿女们找不回家的借口吗?不难看出,老人是不乐意接受的!
其二、别人看望代替不了亲情的慰藉
从表面看,“代看老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子女尽孝,但不管别人回你家多少次,终究取代不了你亲自回来的效果。老人渴望子女回家,不只是盼望子女回来花钱,而是希望自己能看到子女,从而了解他们的工作与生活有无变化。因为,在老人们的心里,子女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显然,网络推出的“代看望老人”业务是远远满足不了这种需求的。另外,子女回家,看的是亲情,而“代看望老人”,看的是金钱,与子女“回家”有着本质的区别。若这样,还不如让邻居或身边的好友来免费完成,根本不需要花钱请别人代劳。
其三、让真正的孝心显现出人间的亲情
有一些时日里,我反复在网上搜索,尽管同城服务费10元至20元的,不多,但多数店家的成交率并不看好。自然,陌生的“亲情”,并不讨老人喜欢。儿女们与其花钱购买亲情,不如抽出时间,回家来陪父母唠唠嗑,帮父母干干活。建立在金钱之上的“代看望老人”服务,安慰的是自己,心酸的是老人。如果真的没空回来,也可以电话联系,这毕竟是子女们的一份关心,相信老人们也是能够理解的。
现在,子女们在尽孝道之际,政府也是大力支持的。各用人单位基本上皆是依法放假的了,疫情期间,不让远行,那是另类;不收过路过桥费,减轻困难子女回家的成本和负担,一直在执行着。
关爱身边的老人就等于关爱明天的自己。今天的我们敬老、爱老、养老会直接影响着下一代,那么等我们老了,我们的孩子也会孝敬我们的。
祝愿天下的老人与他们的子女们“五一”节健康快乐!幸福安详!【图片/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