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因为电视剧《繁花》持续的热度,剧情里的一些情景和台词也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其中就有涉及到《繁花》里的“不响”。
原本自己也没多在意这两个字,也就是和大家一样看看剧评,娱乐娱乐。但碰巧,身边朋友的生活中发生了一些事,当她来和自己倾诉时,让我对生活中那些处处看似“不响”却胜过“响”的现象有所思考:那么,到底在生活中应该是“响”还是“不响”?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呢?
小a是个性格非常独立的女孩儿,凡事都有自己的判断,但偶尔也会有些小固执,非要争个是非对错,尤其是对父母和自己的伴侣。好在伴侣—R先生的性格属于乐天派,从不与她计较,每次看到她因为一些小事较真儿,导致两个人闹别扭时,都会先主动认错,然后在两个人冷静过后再和小a慢慢分析,或者开导她。有时候甚至小a和自己的父母闹别扭,R先生也会好好劝慰小a,尽量不让小a有心结留在那里。所以,对小a来说,伴侣R先生真的就是她心中的太阳,甚至是心理导师,这也是为什么小a总想对R先生好,总想让他觉得幸福——因为R先生的出现让小a感受到了生活的甜蜜与幸福啊!但这些,只有他们俩人自己心里最清楚,旁人无法看到他们生活的全部,就连他们的父母也不能完全了解他们生活的全部,即使了解,也未必是事实的全部。就如庄子所言:一个人的所听、所见、所想,未必是真实。而小a和R先生则更是选择了“伐响”,来面对所有身边人的各种声音,在他们心里是真的觉得“沉默是金”。
可久而久之,问题就来了:小a的付出是大家都看的见的显性付出——料理家务、做好一日三餐、为家庭生活添置各类物品,经常对R先生嘘寒问暖等等,而R先生对小a的心理成长、为人处事的开导劝慰又恰恰都是旁人看不见的隐性付出。时间久了,就导致在外人眼里,小a单方面对家庭付出了很多,而R先生则是“坐享其成”。而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的原因也在于小a的妈妈总是习惯性的在他人面前“响亮”地表述自己教育出一个多么懂事能干的女儿,当然,她也并没有在外人那里说过女婿的不是。但对于自己女儿小a的付出,总是要添油加醋地表达一番,这样一来,在外人眼里心里,自然慢慢觉得这个R先生太舒服太有福气了,而小a太辛苦太操劳了。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在于,R先生的性格和想法非常“随和”、“佛系”。他不太在乎对自己的看法和眼光,在他心里,只要自己爱的人知道,两个人能幸福地长久地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虽然,R先生也会偶尔因为小a父母的话或者举动感到无奈,但他很快就能调整心态,也不会过多地为自己辩解,甚至有时候小a在父母面前或者他人面前为他说好话,想改变别人对他的看法,回到家里,R先生也会说:算了,没事,没必要硬是改变他人的观点和想法,这样大家都很累。我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幸福就好。所以,R先生在很多时候都是选择了“不响”。
就这样,R先生越是“不响”,却越让小a想对他好;而小“a”的妈妈的“响”背后虽然是对女儿的一种心疼,但在小a看来,是妈妈在人前的一种“炫耀”,同时也因为妈妈的“响”委屈了自己身边的R先生。
那么,你们说,这样的情况到底是“响”好,还是“不响”才对?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心里的答案吧。
相信小a遇到的这个情况,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也会经常遇到——究竟该“响”还是“不响”。其实,在个人看来并没有绝对的该与不该,因为这取决于不同的情况、当事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因素以及家庭成员的不同性格等等,要知道,人是很复杂的,这个社会也是很复杂的,我们并不能因为某个人或者某件事的结果来作为所有为人处事的衡量标准,这样反而会把一些事情弄巧成拙。所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到底选择“响”还是“不响”最终还是取决于自己的内心倾向,而我们也该坦然面对自己选择之后所出现的结果,这样,才不会在“响”和“不响”之间犹豫不决,更不会因为某件事纠结于“响”或者“不响”,导致迟迟无法决定,停滞不前。
因此,“响”或“不响”,最终都只是个人的选择,坦然面对,淡然接受,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