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这本书,每看一次都会做一个总结,总结看完内容吸收到的一些点,以及对他的一些理解,
作者在哈佛大学开设了这一门关于幸福的积极心理学课程,刚开课的第一个学期来了八个学生,后期还有两个退出了。但是在第二年的时候就有300多个学生。到了第三年,有800个人报名了,这堂课成为了哈佛大学选修课里面报名人数最多的一门课程,有很多学员都是带着父母家人来学的。
作者毕生研究幸福的原因是因为作者在16岁的时候的梦想是成为全以色列的棒球冠军。
在训练的时候,只能吃一些瘦肉,鸡肉以及水果蔬菜,作者最喜欢吃汉堡,并立下志愿,在我训练结束之后,我要一口气买四个汉堡,然后一口气把它们都吃掉了。当训练结束之后,她去到汉堡店买了四个汉堡,当他拿起汉堡要吃的时候,然后突然停了下来,因为她发现在她训练时期规律的饮食,以及带来的健康给他确定了这样的饮食是一件正确的事情,而吃下这个汉堡的话,会给他带来负罪感以及愧疚感。
由此总结出了一个幸福的四象限,
现在幸福,将来不幸 及时行乐
现在不幸福,将来也不幸福 无助型
现在不幸福,将来幸福 忍辱负重
现在幸福将来也会幸福 最优型
后面当作者16岁拿到了棒球冠军之后,他觉得自己会非常的幸福,并且持续很久。但并没有得到想要的持续的快乐,他在第二天的时候就感觉人生的目标已经实现了,他并没有找到接下来的目标,突然陷入了无比的空虚当中。
作者后面总结出:
幸福和状态无关,幸福是一种能力,并且毕生研究这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