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妹妹因为病毒感染住院了。
快四岁的她,第一次打针,住院。
我和爸爸一直陪伴着她,每天点滴五瓶,
手指血,屁股针不断……
她会害怕,会抗拒,看见白大褂医生或者护士来了就本能开始哭....
住院期间看见了无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哄骗打针方式,“最后一针”的故事重复上演,“一点都不疼”的传说也已经慢慢不好用了,“不要哭了,勇敢一点”鼓励声不绝于耳,当然,也有少数谩骂,指责孩子的……
我们家爸爸也是“哄骗型”,慢慢就失去了孩子的信任,我的方式则不同,我一向认为孩子再小,也应该有知情权,所以如果当天确实要去打针就一定先告诉ta,抽手指血的时候,我会告诉她为什么要抽血,疼的感觉是怎样的?孩子当然还是有点恐惧,事后她会说:“妈妈不骗人,真的只有一点点疼”,妹妹最怕洗鼻子和打屁股针,所以在打针前,我会花十分钟让她预知,跟她沟通这件事,疼痛是避免不了的,我也会告诉她,打针是必须的,可是妈妈会一直陪着你,你也可以要求护士阿姨轻一点。有了心里准备,尽管她还是会害怕,会哭,可是情绪会平和很多,也会更加信任妈妈。所以每次打针她一定要我在旁边,打完针我会抱着她,拍着她的背说:“你已经很勇敢了,每个小朋友都会害怕打针,妈妈小时候也很害怕,所以你可以哭一会,但是每打一针,你肚肚里的病毒妖怪就会被赶跑,所以等他们都跑掉了,就不用再打了”……
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里说到,“情感引导的本质就是允许孩子自由轻松地表达情感,而不受压抑和否定”,在父母的情感引导下,孩子将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如何去掌控自己的生活,这样即使在步入青春期的时候,他们也不至于迷失方向,我们都知道,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和即将升入小学的儿童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一方面寻找安全感的来源,另一方面又想去尝试刚刚获得的自由,受益于情感引导的孩子善于和同龄人 相处,他们能和他人很好地协作并容易融入新的集体。情感引导让孩子懂得对自己负责,这会让孩子终生受益。
父母给的安全感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安全感来源,你是希望孩子出于对你的恐惧而听从你的建议,还是出于爱戴和敬重而听从你的建议呢?
和善与坚定并行的又一次实践
感谢正面管教,感谢觉知智慧。
2019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