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
麦子是一个仪式感特别强的人,不过她再强也比不过我刷个牙都可以对着镜子说干杯的作死样。
生活中我们都是超级懒散随意的人,
偏偏她会在她认为很重要的事儿上特别较真,
譬如分个手就差给身边每个人发请柬告知,
组局让大家为此庆祝一番。
然而对于我来说,
曾经在一个特别隆重的年会上,
别人个个都穿着礼服高跟,
甚至一个月以前就已经开始决定着妆容,
我却在当天一大早穿着185大T,
拖着凉拖走了进去。
最后在金姐一副我不立马“洗心革面”从头做人,
她就跳楼的情况下,
我去后台硬生生把自己塞进了迷你裙里,
踩着借来的高跟,扶着人熬完了全程。
因此在我眼里麦子那些充满仪式感的讲究,
都让我“痛不欲生”。
直到她最近的分手,我才明白了一件事:
仪式感不止是简单仪式,
而是一种存在感满满,确定地在乎。
而那些敷敷衍衍所谓顺其自然在一起的爱,
最后离开结束地也会悄无声息,不清不楚。
Chapter.2
麦子以前很喜欢一个男生,
她高一那个男生高三,
两人一直都是若即若离的状态。
后来麦子怀着一腔奋勇向那个男生表白,
他才说他早就知道了。
麦子还当时群发短信告诉我们她开心的飞起,
那个男生让麦子专心学习,
等他考上大学,麦子等了。
结果男生没考上大学去另一个学校复读,
麦子也等了。
“每晚他都给我打电话,还给我留言,
后来过了一年我才知道他跟复读班一个女生在一起了。”
可笑这货还特别文艺,
辜负麦子的时候给她留了一句: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好气啊,有没有?负他MMP啊。
他不接受就是不喜欢你,
等到出现了喜欢的人,
你就成了他随手的垃圾。
记得我之前说过:
“傻逼醒醒吧,不爱就是不爱了,
干嘛非要问出一个所谓的答案,
若即若离是答案,忽冷忽热是答案,
站你身边默默撩着别人也是答案。
而这些显而易见的答案,
你问出口的那一刻,一切都完了。”
但是今天我特别想替麦子说一句:
拜托那些不爱了,已经打算离开要走的人,
请你明确地地告诉那个一直傻傻等你的人一句:
“你别等了,我走了,再见。”
Chapter.3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种情况:
你和一个关系很好的人,
莫名地开始疏远,
可能是之前一次小小的不开心,
可能是漫不经心的一句话,
还可能是越界的一些举动和言语,
导致原本亲密无间的关系从热情变冷却。
你一直在背后猜测着到底因为什么,
但也开不了口,
就这样用“冷却”的方式“冻死”了这段关系。
恩,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在过去会把一些让关系变淡的原因,
统统搁置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
不去和对方说,也懒得解释提及。
总期待着有一天对方会因为在乎,
意识到这些原因所在,
到时候再拿出来解决,关系可能会回到当初。
可是世界上有很多反应可逆,
唯独感情是不可逆反应,
一旦变淡,再怎么样也回不到当初的炙热了。
就像每件食物都有着一定的保质期和保鲜期,
在你想好决定打开它品尝的时候,
要么痛快享受品尝完,
要么洒脱扔掉换口味,
不要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不去品尝还放着等它变质坏掉。
Chapter.4
范湉湉在《奇葩说》中讲过自己的一段感情经历:
“我至今都记得我和他最后一次见面在厦门,
当时两人吹着海风傍晚坐在沙滩上,
有一种时间就此到世界尽头都无憾的感觉。
可我怎么都想不到,
当时他早已做好了分手的准备,
那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
如果早知道当时是我们最后一次见,
我一定会穿的更漂亮一些,
妆化的更精致一些,
然后拥抱告别,好好说再见。
他做好了要离开的准备,但我没有。”
渐渐地我开始理解了麦子一些仪式感的做法,
不是很多爱可以顺其自然什么都不说地开始,
就默认为确定关系,
也不是不爱了就可以随意撂挑子走人,不闻不问。
前几天麦子和我一起吃饭时说:
“想不出一句话可以准确概括我们之间的关系,
似远似近而又暧昧不清 ,
忽冷忽热又习以为常 ,
给点甜头又怕自作多情 ,
什么都不是却也不想放弃。”
这样的感觉真的太扎心,
林志玲在谈及自己和言承旭的恋情时,也说过:
“两个人爱或者不爱,
都要明确地告诉对方,
不是为了给对方造成伤害,
而是告诉彼此:我会放下。
然后更好的前进。”
所以要爱请明确义无反顾地爱,
不爱那就拥抱彼此,好好告别说再见。
那些模棱两可,给自己留十条退路,
敷衍得来的爱,必定结束的也不明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