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从社媒上看到一则新闻,大抵意思是某国(时间有些长远,有些忘了)因离婚率的不断提高,从而引起了“离婚经济”,其中就有机构提出了离婚仪式的设想,总有人为结婚大肆铺张、花红酒绿,可却从没有人想过好好地给一段关系的结束画上句号。
之前狂人李敖逝世的时候,流传他的遗嘱是想在最后的时光和所有人做一次告别。其实年岁渐长,遇到的人越来越多,懂的东西越来越多,可一直没学会的是,好好道别。
还记得前年的时候,第一次去参加社团会议,认识一个小姑娘,因初入社团,彼此皆没什么认识的人,就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会议结束之后,回去的路上,依旧是淡淡地聊着,分叉路口她对我说了句“那我往这边走了”,我挥挥手,说了句再见,就这样。
后来我再没见过她,也许,某一日曾面对面擦肩走过,只是未曾认出彼此。
现在想来,欠她一句“很高兴认识你”,以此做一场告别。
短短二十载,其实经历过很多种离别,至亲的生死相隔,挚友的渐行渐远,不能说这些伤痛的感受都趋同,对于生命结束的悲痛和感慨总是要花费很长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走的出来,但那人,这一生都忘不了,每每想到还是会有泪不自觉溢出,他不再回来这件事,无法改变。
就像张爱玲说的那样“所有曾经痛彻心扉的离别,也痛不过人生最后的一场离别。到了这一天,从前的那些离别又算什么?”
曾有人告诉我,痛到极致的悲伤是见不到泪的,后来我才知道,难受的极限是无尽的眼泪,从那人离去的那一刻起,满脑子都是曾经一起的喜怒哀乐,回荡的是他说过的每句话,遗憾,只剩遗憾。
再后来很久,觉得那人已从生活的衣食住行消失,可是,每每快乐也好,悲伤也罢,脑中仍会闪过他的面容,有时皱着眉,有时在笑。
奇怪的是,难有在梦里见到他,只是现实中每件能引起回忆的小事,都有他。
《This is us》里有一幕,奥利维亚问威廉:“知道自己将死是什么感受?”
威廉回她:“就好像,过往的那些美好都化成了碎片,一幕幕从你面前飘过,你想伸手抓住它们,可是它们一点点从你指尖,从眼前飘过,所有你爱的人也化成碎片,那么清晰。”
离别又何尝不是如此,当做好绝别的决定,会下意识地回想彼此相识相知的一切,最终,一切化为一声叹息。
“人的一生,要经历多少次离别,又要经历几回人面桃花,然后终于习惯了身边的人来来去去,终于明白了没有永远的相聚,也终于看淡了世事与人脸的种种变迁?”
——张爱玲《谢谢你离开我》
我曾提过,这些年,遇到越来越多的生死离别,每听到一个死讯传来,总不知道该做何反应,某些看似相熟的人,说来可惜,并不能忆起太多的往昔,只剩模糊的剪影。
我原觉得,大家的旅途匆匆,彼此相识,时间渐长,能达路上相遇相视一笑已是不易,某些情不必强求。可正如恩来总理说的“闹了多少日子,总破不开情关。与人类总断不绝关系。虽不能像释迦所说‘世界上有一个人不成佛,我即不成佛’那么大,然而叫我将与我有缘的一一断绝,我就不能,哪能够再学达摩面壁呢?”
自己终归做不到像小说里写的那般那般冷情,离别总难避免,以一场好好的告别弥补也算是一个了结。
若有可能的话,下次挥别,留一句:“很遗憾,余下的路不能陪你走了,多多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