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分享下我的写作历程:
初二,我写了人生第一本校园轻小说,半成品,同学传阅,得到称赞,那年深刻感觉写作让我不一样,并确定这是梦想。
初中和高中期间,课业之外写了不少轻小说,青春的幻想的,只发在博客私人可见,属于自娱自乐的产物,印象最深的是高一同学争相传阅某个故事的誊写版,于是心想毕业了一定要写个完整的故事。
高考结束后,正式开始写作之路,我完成了真正意义的处女作,然而书名是命中带糊的气质,在A网站光荣扑街。不甘心的我分析那个网站风格,呀,当年穿越火,我提笔开写,然后赶上大一军训,禁带电脑,网络连载最忌讳断更,那本势头的穿越文再次扑街。
之后我在A网站扑腾几个月,还写过霸道总裁爱上我那种颇有黑历史意味的网文,可那种太过难以启齿,恰好看到B网站收稿,写了书名和内容依旧可怕的大学青春文,那边来者不拒,收了我,然而我那篇扑街的青春文和后面更扑街的高干文,让我那时的责编直接否定我。不过那年青春幻想市场不错,我处女作符合需求,某间文化公司签约出版,我乘势头将过去一本幻想文重写,过了三个月,再次签约出版,那时也知道网游文题材热门,我结合过去打网游经历,打鸡血一样写了本网游小说,再次签约出版。
几本上市了,几本没有后续,而上市那些,也并没有太多水花。
之后几年,零散输出,出过长篇上过杂志跟过剧组,作品有几个,但正好赶上IP崛起,数据差内容烂更新不勤的我,至今仍是一个读者个位数的小透明。
当我将自己六年写作经历当成案例分析的时候,满脑子只有一句话——
不红,是应该的。
(二)
学生时代的自己特别喜欢看别人拼命坚持写作的故事,偶尔感同身受眼含热泪,看到别人的10W+,别人的新书上市计划,别人的巡回签售宣传,别人上榜作家富豪榜消息的时候,好像被注入真气,瞬间活过来了,继续打开文档,删删写写,怎么落笔都不对劲,然后开始自我怀疑。
可我知道这样绝对写不出什么好东西的,写作如果最初的开始有太过功利化,那种情绪从文字可以传达出去,读者并不笨。
更重要的是,别人的成功真的那么简单?
之前读《一万小时天才理论》,除了三大要想“精深、激情、伯乐”让我感触颇深,还有段话打醒了我:重复练习是无可替代且千金难求的。常规练习是练得越多越好,但精深练习并不适用道等式。投入更多时间练习是有用的,但前提是你必须处于最佳位置。更重要的是,一个人每天能进行多久的精深练习似乎是有普通限制的,每天练习3至5小时。
那些保持热爱和努力的人,在长久的坚持与摸索中,遇见伯乐,崭露头角,闪闪发光,你不会知道他们具体经历过多少个属于自己的“一万小时”,而自己呢?
每天三千字都坚持不下去,买了上万本书却没系统性阅读并且整理出来,邮箱各行各业素材堆积了整整两年接近两千封的未读邮件,明知道方法却惯性看完不做,保持那样龟速状态,任由自己得过且过,偷懒完毕告诉自己:他们太拼了还伤了身子,你做不到的啊,你经常性加班,平时又要聚会又要折腾生活,算了。
一段感情满脑子想的只有算了,却想对方永远爱你,当别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呢。
同理,若不曾长久和用心对待一件事,那么,渴望突破只是笑话。
所以,在我决心记录自己的一万小时写作计划之前,首先整理了六年以来真正投入写作的时间。
细算下来,六年,我在写作这件事仅仅花费三千多个小时。
暂时抛开市场因素,我努力回想自己在写作方面的准备、技巧尝试、计划设定、更新频率等是否有问题,最终却发觉,这些都可以归入写作最忌讳的两点——
1、不够坚持
工作一忙,我直接进入十二小时战斗状态,于是我经常任由写作计划一拖再拖,更新频率越来越慢,甚至创作质量也开始下降,最后产生“写得无趣不如就此收尾”的想法,于是最初很热情最后很无奈,并且长久恶性循环。
但我知道很多作者选在凌晨或是清早四五点起来写作,在各自更容易进入写作状态的环境开始耕耘,并且各自领域坚持多年,稳定输出,所以才从当初的默默无闻变成大神。
一直特立独行的猫有篇很火的分享,提及她在下班后一直写作,坚持多年,持续输出。
再反省自己,许多时候每天两千字都做不到,但真的忙到无法写?
以前临近截稿日的时候,我进入不得不写作的情况,那些日子学业很忙但逼迫自己提高效率给写作腾出时间,聚会很多但果断决定暂时远离,连上个厕所的时间都能构思内容然后迅速记录,赶回宿舍开始写作,四五个小时,每天八九千字地输出。
而这两年呢,有时间刷各种资讯,美其名曰收集素材,却没有持续输出,将所想所看化成文字,偶尔写一点,却空洞无物,也丢了某些时期的劲儿。
2、不够用心
我的小伙伴M小姐,从网络连载的初稿到出版上市的终稿,内容本质相同,但整体呈现方式已是截然不同,期间她改稿五次,为了一个句子呈现感觉的差异,列了二十多种句式,连资深出版人员都说这本书的可读性和传播性比早期好太多。
还有我长期关注的某人气作家,她写一篇文的开头经常删改数次,写出多版本,每一种版本都有不同的大纲、剧情线和人设,最终让专业的同行以读者身份做出选择,听建议,再润色。
一个小说改编影视的朋友说过,当作品销售出去成为一个团队操作的商业产品,她知道很多东西开始不可控,那个过程特别痛苦,正因为如此,每当以自己名义进行独立创作,为了故事更好看,她为了进入状态,先去故事背景之地感受,开始写作后,摒弃周遭各种杂音,让自己全心全意投入。
如果用心,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有些作家苦读无数优秀名著,学习一些写作手法(并非模仿和抄袭走商业化),再将手法融入自己的作品;有些作家不甘于当下光环,始终参加各类文学培训,尝试各类文风;也有些作家为了写出某个人物的灵魂,二话不说去感受角色生活环境……
而反观自己,总是能在自己过去的某些作品找出槽点,其实也是过去不用心的体现。
一个编辑说过我——你能创造不错的人物,但是故事设定越来越脱离现实了。
若我争气点,在保持自己亮点的前提,多写几种接地气风格,不管过稿与否,让对方感受我的决心和用心,也许有些结果会不同。但我那时心里难受,哭了一场,然后放弃了一个月。
过去的已经过去,曾经短暂的坚持给过我快乐,但这些都无法粉饰我对写作还是不够用心的事实。
(三)
相信多数人都明白——写作这件事,除了天赋之外,坚持和用心必不可少,因为这些能让自己不停去积累与摸索,然后才是爆发。
即便这是一个数据说话的时代,但真正优质的内容永远不缺欣赏与懂得的人。
就像我和闺蜜说的——
工作拼命,升职加薪心安理得,可写作方面的回馈,与我投入的精力差不多,所以我觉得没有得到超过我实力之上的东西,挺好的。
不坚持,不用心,总是以爱为名,却让它有名无分,说实话,活该我是小透明。
但最近经常庆幸,如果当时那种的状态和那样的作品都能轻而易举地红,那这个文化环境太可怕了,而且真是那样的话,对写作本身也是一种亵渎,甚至我可能就此膨胀不再认真对待写作这件事。
像而今这样,将写作相关事宜列入日常计划,删改精修,在一帮志同道合者聚集的平台互相学习和分享经验,再落笔实践,也是某种意义的回归初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