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一度是一个很不自知的人,不知道自己处于什么状态,对外界的评价也有很多不解。不自知到什么程度呢,举几个例子吧。
还记得小学课堂上,看到山区孩子生活艰难,没机会读书,我曾充满正义感地告诫同学们:我们要多帮助那些山区的孩子。老师一脸苦笑地提醒我:其实你们就是大山里的孩子。我很想不通,书上说,山里的孩子都是衣不覆体,食不果腹,可是,我有衣服穿,也不觉得饿啊。
上大一的时候,还不知道穿衣打扮,每天乡里乡气的,一个字形容就是“村”。一个室友看不下去了,就问我:难道你不觉得每天穿得漂漂亮亮的,会让人很开心吗?我想了一会,很认真的回答:可是我觉得每天穿的挺好看的啊,每天都挺开心的啊。我又想不通了,我这穿的不是挺好看的嘛!
我一直觉得自己长得挺丑的,因为小时候家里亲戚从来都只夸我姐漂亮,一看到我就转移话题了。曾几何时,还期待他们会顺带着夸一下我,渐渐地就学会了接受现实,丑没关系,多读点书,内在美也很重要。可后来,有人说我长得还挺好看的,这样说的人还挺多。我开始正视自己。嗯,他们眼光挺好,我其实也没有那么丑(哈哈哈。。。)可是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小时候我觉得自己挺好看的,没有人说我好看,后来我也觉得自己很丑,又有人说我好看。真是奇怪的人类。。。
王小波说,失去了记忆而又不自知,是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我没有失去记忆,但我很不自知,所以我很快乐。然而工作以后,我发现自己开始自知了。自知是件好事,小孩子才只做让他们快乐的事情,成年人要做对的事情,并且最好不要太开心,因为乐极生悲。
自知的第一点,就是意识到自己很穷。其实我一直都很穷,可是我却不觉得自己穷,大概这就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乐什么呢?乐于经历我所经历的一切。小时候就喜欢到处跑,并且很想到外面去看看,很想弄明白一些道理,遇到一些有趣的事情,可是一直没有机会。后来上了大学,机会也来了,我去做各种兼职,还跟着学长学姐一起创业,办过辅导班,学习乐器,在学生会里忙东忙西。每天都乐此不疲,感觉自己真的在活着,真的不觉得自己穷。现在就不行了,再没有了当初那种只求做成一件事,不求回报,不问结果的心态。而今开始学会计较得失,也开始有了欲望,便意识到自己很穷。
第二点就是知道自己很弱。认识到这一点,也是跟第一点有关系的,所谓穷则思变,就开始找原因,归根结底,还是能力不行。假如你能力很强,英语说的很溜,会推销,会谈判,对业务很熟悉,客户遇到问题,你能立马列出个解决方案123,我不信你还会穷。然而现在的阶段却是,连汉语都说不利索。说什么迷茫彷徨,无助不安,到底还是能力撑不起野心,那还有什么好说呢,要么就提升自己,要么就别有野心。
所以,我学会了自知。自知之后,就开始感觉到痛苦,幸好我还会觉得痛苦,毕竟有了痛苦才会想要去改变。
如果你也有跟我一样痛苦,请不要过于焦虑,因为毕竟现在还很年轻,还有机会去改变。也许,并不一定能改变,也应该奋力一搏,不留遗憾。
但是,请不要把年轻当作借口,韶华易逝,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