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搬出来后,我的身后总有一只小小的“跟屁虫”,我走到哪,都会把他带在身边。去上课,去超市,去护肤,去做暖宫,除了上厕所。我们母子俩如影随形,彼此成为对方的牵挂与唯一。
这周六去给孩子们补课时,不得不带上他。在朋友家无聊,有时候会影响哥哥姐姐学习。朋友比较凶,他怕,就乖乖做好,朋友还和儿子谈心。
中午,吃完饭,她跟我说了儿子的情况。跟儿子说了妈妈辛苦,要听妈妈的话,结果儿子回到:“我妈妈不辛苦,赚钱没养我,是奶奶养我的。”朋友听了这话特生气,觉得他不懂尊重我,不懂感恩,说了他。
她劝我对儿子不要太温柔,慈母多败儿。该凶,该打还是要凶,要打,要严厉点,在他面前树立威信,不要总觉得亏欠孩子。
忘了在哪本书看过这句话:不要觉得自己亏欠孩子。似乎明白,可心底多少还是觉得亏欠了他。
对他的教育,我一直采用怀柔政策。也有打骂过,但我确实不主张这样的方式。多少跟我的性格有关系吧。
育儿书看了不少,也去学习了,可真的行动起来才发现难上加难。
孩子就像孙悟空的脸——说变就变。我们要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才能应对他们。否则就得被折腾得惨不忍睹,精疲力尽。
今天,他两次和我闹不愉快竟然乱跑出去。一次在家里,就因为不顺他的意,不高兴,开门就跑出去了。我起先也不理他。等了十多分钟,也没见回来。出门去找,阳台处都没人影,也不知道跑哪里去了。一会敲门声响起,他告诉我跑到一楼楼梯口坐着哭。我对他的行为表示很生气和不认可。跟他讲了这事情的严重性,并罚他站。结果他站着站着开始委屈地哭着。
看他哭得跟花猫似的委屈模样,心疼不已,心生不忍。咬咬牙,不能妥协。
事后又再次跟他提醒。结果下午去姐姐家,我做暖宫不方便,让他出去,他一生气,跑没影了,两个大人前前后后一直找。我说不出心里的感受,趴在床上,生气,愤怒,担心,无助……几种心情夹杂在一起。
里里外外找了好几圈。他才冒出来,一位阿姨叫他站好,说了不能这样,并让他罚站,他一副不乐意又你能拿我怎么样的表情。真的想上次凑他。
一会儿,我叫他进来,他抽抽噎噎的,我说了他几句,他一不高兴,动手拽我身上的被单,我来气了,打了他。他声泪俱下,哭得那个伤心。站到我面前,要来拉我的手。心里的自己很矛盾,让他先站好。
后来又有人来,我让他去外面等着,他三步一回头。坐在外面的椅子上,一脸小媳妇样地说着:“妈妈,抱。”看着他皱紧眉头,委屈的样子,我让他拿着手机先听下故事,在等我一会就好。
等我好了出去,他自己一个人躺在地板上听故事。我叫起他,牵着他回家。
路上,紧紧地牵着他的手,对他说:“我会生气是你做的事情太过分了,乱跑万一被坏人抓走怎么办,后悔来得及吗?”他乖乖点了点头。
路上,买了馒头,他终于露出笑脸,开心地吃着馒头。
回到家,吃完饭,提醒我读书。和我一起认认真真地读了《草房子》,记住了油麻地,草房子,曹文轩,便很快地进入梦乡。
在他的教育上,有时真的很困惑,有时候想着让他改正缺点,养成好习惯,总是事倍功半,达不到效果。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是父母的镜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他身上,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也许,该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自己变了,孩子也会跟着变吧。
未来的漫漫长路上,我还需加把劲啊!努力学做一位合格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