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
—— 《莊子•養生主》
一直认为这句是将庄子哲学应用于世俗社会的「黄金法则」。但最近,忽然对「為善無近名」这句有了极大的困惑,直到今天早上才豁然开朗……
过去,我大约是这么认为的。这两句是为人在俗世间生活如何保全自己画了两条线,一如之后庖丁解牛寓言里所说可以「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的骨头缝两边的硬骨头。「為善無近名」指的是做世人认可的「好事」时不要太过,名声太大就理麻烦不远了。「為惡無近刑」则指的是做世人认为的「坏事」时也也不要太过,引来别人收拾,甚至牢狱之灾就不好了。
但最近总觉得,前半句的理解在执行中有点不那么对劲。不像后半句,「刑」是一个相对明确的界限;而「名」就不同了,怎样算是有「名」呢?如果说「名」=「影响力」,在世俗社会,一点影响力都没有,是无法生存的呀。可是有了多少才算庄子这里说的「名」呢?如果这个标准不清晰,那更难判断何谓「无近名」了。这么一来,前半句变成了无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修炼的空话。
之后读书,发现J.T在他讲庄子时也关于这句,也有那么几次举例说明。然而,我反复看了两遍,还是没懂,只是更加知道,我之前的理解确实和他讲的也不那么一样。
这个问题,就这么放在心中,过了好多天……
直到昨天,元宵节!连续三、四次犯规,终于让我有机会换了一个角度理解这句话。大致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第一次」吃完饭全家人一起逛了一小会儿,结果下雨了。赶回家的路上,我用外套给大宝和阿宝遮雨。调整时让阿宝淋到了雨,阿宝瞎发脾气,我也跟着怒了。
「第二次」洗完澡在床上玩,阿宝兴奋过度,一巴掌扇在我脸上,我又怒了。
「第三次」轮到大宝了,她说想吃元宵。我说我不想吃,说你自己煮吧。她立刻不开心了。
「第四次」还是大宝,早上大宝开灯,我问她干嘛。她说,她要找一下有没有蚊子。我说,哦,那你找吧,接着就闭眼打算再睡会儿。她立刻更生气了!
赶紧切换到哄老婆模式,好不容易待她情绪软化下来,我抱着她的脑袋开始和她一起分析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她说:
我昨天就觉得你不太对劲儿,但一直分不清是你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你说,你是不是太累了?
我想了想,说:
有点累,但也没那么累啊!
她又说:
那是不是因为元宵节,引发你啥旧情绪,胡思乱想了?
我又想了想,说:
没有啊,昨天很开心呢。你准备的晚饭超级好,我一直很开心。除了我意识到的那两次对阿宝发火,当时忍不住啊。
大宝说,换往常时候,我是不会那么容易对阿宝发火的。而且,后来还生气,没抱着她就睡着啦。她那时想着不要被我情绪影响了,才决定先睡觉,等换个时间再和我「对峙」这个问题的。然后,半夜醒来上厕所时也没好,没抱着她继续入睡。一定是对她不好了。
我琢磨着,问她哪里让她觉得,对她不好了。她说:
你看,你让我自己煮汤圆;你让我自己打蚊子。以前你不会这样的!那感觉,就是不对!!!
我笑了,想起昨晚煮饭时,她明明在夸我,说「你说你咋就对我那么好呢?」便问她:
为啥晚饭时你还夸我,说我对你好,转眼就变成我对你不好了呢?
她说:
那就是你膨胀了!!!
膨胀了!!!这几个字儿,引发我在脑子里迅速地对昨晚发生的事情过了一遍电影。是的,冒雨回家时,阿宝惹我发火前,我正觉得自己拿外套给她们挡雨而不惜自己淋雨的行为颇为伟大呢;大宝夸我之后,我也觉得自己对她很好,努力挣钱养家(虽然还没挣到),还努力把孕妇照顾得好好的;半夜大宝醒来上厕所害怕,我起来陪她,同时自己也暗暗觉得自己这个老公很不错呢。原来问题就在这里:
我膨胀了!!!
这就是庄子所说的:「為善無近名」吧,这条红线,顿时变得清晰无比。「名」就是这「虚名」,就是自己内心的那一点点虚荣心啊。一旦自己觉着自己做得「好」——而这个「好」正是为了让别人觉得自己「好」——那就犯规了!
把这发现告诉大宝,再问她是不是感觉好多了?她说确实好多了,笑我:
你这个膨胀怪!!!
哈哈,是的,我这个膨胀怪!!!
写到这里,不禁在想,「為惡無近刑」是不是也有类似的一层意思呢?好像是想多了,还是我之前的理解更合理,更便于在生活中运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