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怕的不是内向,是越来越封闭
说实话,我是个内向的人。
每一次我这么说,大家都会笑我,你明明是个很活泼很外向很会打开局面的人,但实际上,这些都不是外向人的特质。
内向与外向的人最大的区别是获取、消耗和保存能量的方式不同。内向的人从内心吸取能量,需要与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知觉进行沟通,这样才能保持活力和身心平衡。外向的人从外部世界获得能量,当周围充斥着人群和冒险活动时,容易快乐。
这是我从一篇文章中看到的,而我最想展现给大家的,是文中的一张心理折线图,这张图完美复制了每一次我从进入人群,到融入人群,到退出人群的内心经历。
最开始的时候,我也以为自己挺外向,但是随着认识的人越来越多,群体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我渐渐发现自己在其中互动的次数,少的可怜。
甚至很多时候我仅仅是出场而已,都要做很久的心理建设,所以到最后,在我脑海里留下的,只有心理建设那个阶段,一个人独处的感受。
独处的时光,构成了我记忆的大半部分,反过来强化了我不愿群体活动的意愿。
享受独处的时光,对一个人来讲是有益的,但一直独处,就背离了人作为一个社群动物的本性,所以最好的方法,是适当地打开自己的封闭圈,接纳外界的混乱,融入外界的混乱。
这也是我决定加入社群运营的第一个原因,社群运营既能帮我打开封闭的自我,又能很好地保持界限。
02 利己与利他
我选择加入运营组的第二个原因,来源于我2019年在青橙学院参与的写作课程的经历。当时的课程,也是将参与课程的学员分了小组,小组长主要负责督促打卡和转发一些大群的重要通知。
在小组里,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小伙伴,在她们身上,我学到了各方面的技能,我从来没有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快速地接触这么多优秀的思考者、践行者,连接如此之多聪明的头脑,社群带给我的力量,是前所未有的。
这样的冲击,让我重新思考社群的定义,也许随着人类的进化,终有一天,我们不再需要过去那种面对面聚在一起的社群,而仅仅是思想交流的社群,那既然如此,对于我这种本来就不擅长的人,为何不早一点开始适应这种变化?
另一方面,坚持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每一次需要打卡的课程,打卡人数总是越来越少的,第一天也许全员打卡,第二天可能就只剩一半了,第三天再少一点点,能坚持到最后的,总是少之又少。
有些人是因为工作太忙忘记了,有些人是因为身体原因错过了,他们大多都是某一天突然忘了,然后就再也不会继续下去了。
这也是小组存在的意义,当时我们小组有位同学因病住院,错过了两天的打卡,是小组长在群里讨论坚持打卡这件事,才挖掘出来原因,从而建立了周末补打卡机制,才让她坚持到了最后。
带着一群人一起坚持做完一件事,我觉得这个任务很艰巨,也挺令人骄傲的。
所以说,加入运营组,我能获得的,绝对不仅仅是运营经验这么简单。这样既利己又利他的事情,我为什么不做呢?
03 一本书,一组海报,一次分享
在2019年末参加运营学习,让我在2019年的最后一个月,收获满满。
这一年,因为宝宝的出生,我自己的时间几乎腰斩了。因为前半年产假期间要考完一个重要的证,所以我是今年8月才匆忙加入青橙的。当时白天上班,晚上写作,密集学习了一个月,又开始准备下一门重要考试。11月底终于都结束了,这一年也要过去了,但是回看这一年,我的输入和学习时间大大减少,感觉自己这一年的经历好像只跟孩子相关。但是进入运营群的这短短十几天里,我却有了许多突破。
读完了《运营之光》,写了六张思维导图,掌握了n多运营案例,最重要的是,学到了运营的逻辑和思维。
制作了一组海报,得到了小伙伴们的夸奖,我有点轻飘飘。但这确实是第一次涉足这个领域,在此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毕竟我的本职工作,是配美工的,一般都是我赞叹美工姐姐技术一流,谁曾料有一天我也能做个海报,感谢强大的设计平台……通过这个经历,我也有两点感触:一是平台强大,不代表你强大;二是人永远不能间断学习,你不颠覆就会被超越。
完成了一次分享,这是我人生第一次线上的分享,还挺激动的。当时决定的也很仓促,动机也很简单,就是单纯觉得这个体系很好用,就想分享给别人,后来我想了一下搞不好大家用的比我还早,但是没关系,我听不到你们内心的os……
在三组,在设计小组,和很多有意思的朋友结识,让我不得不感慨加入运营大队伍的正确性,只有这样的经历,才能让我成为一个多方面开花的自己。
04 遗憾和希望
虽然相对于过去的自己,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愿意打开封闭圈,加入到运营的队伍中,但是因为工作太忙或者自己依然有些害羞的原因,在运营参与度上,还不是很高,这是一些遗憾吧。
但是有遗憾,才会有希望,希望2020年青橙学院的运营,能够给我带来更多的第一次,更多的不一样,更多的我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