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书友在我的一篇读书笔记后留言:“《认知天性》看完了,但忘光光了。我看书吸收能力很差耶!”
这位书友,是读了我发在某平台上的读书笔记《学会利用有益的干扰,让你的学习效果更牢固》而发出的感慨。她的感慨,又何尝不是我一直以来的困扰呢?
我阅读的速度一直提升不了多少,而且往往是看过的内容转眼间就会忘得精光,又得重新翻阅。虽然现在坚持一边阅读一边写笔记,但遗忘的”小恶魔”依然紧紧地跟在我身边。每次在书友共读群里,看到大家争着回答班长大人回顾书中的问题,我就羡慕不已:“他们怎么会记得那么多内容呢?“
阅读一本书,是否一定要记住书中大部分的内容呢?
在日本作家、书评家印南敦史的《快速阅读术》一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阅读方法”流水式阅读法”。作者的这个阅读方法,并不强调你能记住书中的多少内容呢。
1.什么是流水式阅读?
流水式阅读,是一种读书方法,意思是让书籍内容从"心中“流过,只要“流过“便有意义。这种读书方式,如同听音乐一样,是个很自然、很轻松愉悦的过程。
简单地说,流水式阅读,就是读书时以自我为中心去读对自己有用的部分,跳读非重要的内容。
2.怎样进行流水式阅读?
要做到"流水式阅读“,要先解决两个问题。
(1)如何鉴别跳读内容。
印南敦史在书中提到,一本书中,每个章节都用小标题来分割,目的就是快速向读者传递这个章节所表达的内容是什么。通过小标题,可以知道,哪个章节需要仔细阅读,哪个章节仅需快速浏览。
可以用三个标志来判断如何选择跳读内容。
①作者自述部分。
每本书都有作者的自述,是为了区别于其他书籍的不同。特别是对于致用类书来说,会描写作者的成长和成功经历,除了满足作者的表现欲外,就是吸引读者购买这本书。这些作者自述的内容,就可以跳读。
比如在《快速阅读术》书中,对于作者如何从一个慢读者成为一个年读700本书的人,这些经历虽然很励志,很鼓舞人心,但与我们所要的干货知识并没有什么关系,跳读也不会影响阅读效果。这些内容也可以选择跳读。
②论证观点时所用的实例、经历。
在致用类书中,作者为了论证观点,都会结合实例来说明。一般采用"理论一实例一(理论)总结”的方式。这些讲述案例或自己的故事,都可以大胆跳读,只需读开头的理论和结尾的总结部分,这样也不会影响到对内容的理解。
比如《精力管理》这本书特别厚,但书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是作者根据自己的观点列举的大量案例,这些案例就可以选择跳读了。
再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是一本关于阅读方法论的经典大作,我反复阅读了三次,都读得很艰难。按照印南敦史的“流水式”阅读法,如果我把书中大量的案例跳过不读,只读书中论述阅读方法最精练的部分,那我不是可以读得更轻松吗?
③渲染期待或煽动情绪的夸张表达。
有些书中的部分内容只是给读者灌鸡汤,期待读者受到启发或思考,往往采用夸张的表达方式。对这种高谈阔论的夸张表达,快速浏览即可。
(2)如何用"流水式阅读“的4个步骤来提高阅读速度?
①仔细阅读序言和目录。
从书的目录,可以了解这本书哪部分重要,哪部分不重要。序言会简单介绍这本书的情况。通过检视阅读法浏览书的目录和序言,就能快速找到对自己有价值的内容。
②仅需五行,就能对内容了如指掌。
对于商务类、致用类和新的畅销书解释说明性的内容,一般都采取下面这个结构:开局一中局一结局
开局部分,在每个话题的开头,作者会先提出观点或主题,来阐述他要表达什么,观点一般在五行左右。
中局部分,作者会用具体事例来论证观点。
结局部分,作者会再次确认观点,总结观点,一般也在五行左右。
对于中局的案例部分,就可以跳读,只需阅读开局五行和结局五行即可,这样就大大节省我们的阅读时间。
我在阅读《精力管理》这本书时,开始的时候都是从头看到尾,后来发现书中的案例都是大同小异,我就详细阅读每章的开头和结尾,中间的案例快速浏览,感觉阅读体验轻松了不少。
③采用关键词探索阅读。
找到章节的关键词,重要和非重要部分就泾渭分明了。有关键词的部分详细读,并将这部分内容作为"一行采集"的摘录内容。
在《快速阅读术》这本书中,就有些关键词,如“呼吸式阅读”、“流水式阅读"、"复制100%到邂逅1%"、"一行采集"、"一行精华"、"一行评论"等,遇到这些关键词,就要仔细阅读。
④随时换档,缓急有度。
在阅读同一本书时,可以采用不同的阅读速度,适合快速阅读的章节就快速阅读,理解有难度的章节,可以放慢速度读。不要始终保持一个阅读速度,免得产生疲劳感,影响阅读速度。
在第三次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一书的过程中,我就练习“流水式“阅读了。此书讲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还介绍了阅读不同类型书籍的方法。
因为我对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需要更深入的了解,所以就把大量的精力阅读这两部分的内容,其他的内容,我都跳过不读了。
《快速阅读术》中"流水式阅读"的方法,对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果,确实不错,我以后要灵活运用才行。这种读书方法,让我不必再纠结读过的书能记得多少内容,像听音乐一样,让知识从心中流过,总会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