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第十八章讲“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这句话乍一看感觉很奇怪,也很反常识,所以我一直不是很理解。但是最近在看动漫《火影忍者》时受到了一些启发,我开始能够理解这句话的深意了。
《火影忍者》中有个角色叫奈良鹿丸,他的家传秘技忍术是影子控制术,就是能够自由控制自己的影子来束缚、甚至绞杀敌人。不过,这种忍术的限制就是你只能控制自己的影子。而不同环境下人的影子大小不同,因此实力受环境的影响很大。
某次任务中,奈良鹿丸被摸清了他底细的敌人引到一个小黑屋里面,敌人想要干掉他。一开始我很纳闷,奈良鹿丸的忍术跟影子的大小相关,那进到小黑屋里不是很有利吗?为什么敌人会这么傻?
后来仔细一想,傻的人其实是我。我原以为奈良鹿丸的忍术跟影子相关,进入小黑屋里后影子会变大好多,实力也会变强。但是我想错了,因为在黑暗的环境下,根本就没有影子。没有光,哪来的影呢?
正因为白天的时候有光,所以才会有影子。而夜晚的时候,没有光,那就连影子都没有,因为所有东西都是暗的。光与影就是这样相伴而生的。
想到这个,我立刻想起道德经的第十八章那句话,瞬间感觉能够理解老子话中的深意了。正如有了光,才会有影;而没有光,就不会凸显影的存在一样。正因为有“大道废、智慧出、六亲不和、国家昏乱”这些“光”,才会有“仁义、大伪、孝慈、忠臣”这些相伴而生的“影”。没有光,就不会有影。
老子的话中其实蕴含着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那些看似对立的事物,其实内在具有统一性。看似相反的事物,其实是相成的。《道德经》中的第二章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们在生活中设立了一些“公认”好的标准,然后鼓励大家都去追求它。但是每次有“好”出现,那必然就会有“坏”出现。因为他们是相反相成的。
而老子则认为不要有明显的好坏区分,一旦有区分,人就会开始比较、进而开始争斗,这些都可能带来不幸。因此《道德经》中第三章讲“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儒家的思想与道家不同,它有明显的主张,鼓励人们追求“好”,比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老子看到了人有所区分所带来的坏处,因此建议人们不要区分。但是这谈何容易,按现实的情况来看这不可能办到。因此,我们遵循儒家的主张——尚贤,不过,这也必须要解决随之而来的问题。要追求光,同时也要正视影。这也是《火影忍者》后期重点讨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