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绍彭《晴和帖》,又称《大年帖》,纸本,草书,25.1×34.8 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帖用笔圆润、含蓄、精到,结法内敛、锋藏不露,书风温雅秀润,酷近于王羲之的《初月帖》,从容不迫,深得“二王”遗韵,是薛绍彭传世书作精品。
王羲之《初月帖》
在以文取士的北宋,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为代表的文坛领袖,影响了北宋中期以后的文化主流方向,他们的思想言论势必也影响了大多数文人的风格取向。
薛绍彭《晴和帖》
苏轼云:“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难求。”他认为书法是表达个人性情的艺术,不必拘泥于点画。在崇虚的禅宗思想影响下,追求“无法之法”、“不工之工”。这好比“尚意”的宣言书,多数文人趋而从之,形成“尚意”书风流行大势。
元虞集(1272~1348)感叹宋代法度渐废,云:“坡、谷出遂风靡从之,而魏晋之法尽矣。”相对于当时主流,薛绍彭恪守传统、宗法魏晋,虽有翰墨名,但在崇尚诗文、不以书取仕的北宋,其书法及书学思想影响未免显得势单力薄。
正如刘熙载在《书概》中评价薛绍彭:“道祖书得二王法,而其传也,不如唐人高正臣、张少悌之流,盖其时苏、黄方尚变法,故循循晋法者见绌也。”在力倡变法的大潮中,薛绍彭书学二王的主张未免相形见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