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McPhee是《纽约客》的一位作者,他2013年的时候,写过一篇关于 writers' block 的文章(这个单词说的是你没有灵感,死活都写不出东西的状态)。John McPhee 的建议很简单:
>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草稿憋出来,再烂也没有关系,然后晾在一边,干别的事。过一阵子你的大脑会重新想起有哪些词句你可以用,就是说你的大脑会帮助你补充完整那个还很丑的文章。
> 但假如你只是一味的看书而不去写的话,那永远也不会促发大脑的这一神奇功能。
要明白越重要的东西难度越大,学习中碰到的困难的越多,成长也会越大,要做好这个心理准备。要勇于挑战困难,不要碰到困难就逃避。
流体智力:推理、发现关系、抽象思维、以及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头脑中保留信息的能力。
·晶体智力:积累的关于世界的知识,以及从过去的学习与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程序或心智模型
·斯滕伯格智慧的三元论:分析型智力,是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型智力,是我们综合并应用现有的知识与技能,应对那些新的特殊情况的能力;实践型智力,是我们适应日常生活的能力。
成为主动学习者
·以学习为目标激发的思路和行动,与以成绩为目标激发的完全不一样
·当被夸奖智商高的时候,孩子就会得到这样一种信息,即被堪称聪明人才是游戏的关键
·强调努力是在给予孩子一种他们能控制的变量
·取得成功更多的是靠勇气、好奇心与坚持、而不是智商;成功的关键因素是让孩子从小面对困哪,学着克服困难。
·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聪明与否,会让人避免承担生活中的风险
·失败让人获得有用的信息,也让人有机会发现自己在竭尽全力时能做到什么
我们平时学习,一般都是反复阅读课本上的内容,但这种方法相对于检索练习来说是效率很低的,因为重复阅读很容易给人带来错觉:我已经掌握了大部分内容。一方面:学习者如果不能摆脱课本,一味阅读,就会高估自己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重复阅读得到的记忆是短期记忆,短期记忆容量小且很容易忘记。要想真正的将短期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就需要检索练习,当我们能记住知识后,可以给自己出一道填空题或简答,也可以写一篇小短文总结所学知识,测试自己哪些学会了,哪些还没掌握好,并及时做好反馈,查漏补缺,继续学习还不懂的知识。
学习的三个步骤
(1)编码:大脑是如何把感官感知到的东西转化为有意义的心理表征,新表征称为记忆痕迹,也就是短期记忆。
(2)巩固:巩固稳定记忆痕迹,将短期记忆变为长期记忆,大脑重放或重新演练学到的东西,记得更牢,把知识与过去经验相联系。
(3)检索:把这些资料与不同种类的线索联系起来,有亲身体会并不时练习知识、技能、经验就不会遗忘。
动态测试
WHAT:提供评估,考察某一个人在某一个领域知识高低、表现好坏,为提高,需要学什么。
WHY:发现不足并弥补。
HOW:(1)进行测验:一段经历或一场笔试,找出知识与技能的欠缺。
(2)反思、练习、间隔练习,提高能力
(3)再次测验,再次改善(调整好心理状态,出错不要气馁,及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