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说一切规则之下奉为信仰的遵守,都是内心蒙上一层云翳——自我封闭,你是否同意呢?
其实我一直在想,要是从最开始我们的家长就对自己的孩子说,成绩不重要,只要你努力了就行,最重要是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你兴趣所在,从中体会知识带给你在生活在思想在精神上的改变,而不是流于学习的表面,用成绩来说话。当真正知道了学习的作用,对于学习的姿态从被动变为主动,是天上和地下的区别。
谁不希望自己越来越强大,只是这种压力过早的去灌输,会适得其反,把事件顺序颠倒可不是对孩子好。你越迫切,你就越听不到孩子内心的声音,孩子就会很痛苦,造成一种畸形的心理,就会使孩子失去对事物好奇而求知的本性,你以爱之名对孩子兴致勃勃的打压,委屈日益积累,你也只是在大环境下,学着别人怎样你就怎样,其实挺可悲的,孩子是无辜的。之所以成绩好的出生社会并没有多少做出成就,就是因为他只是考试工具,离开学校,就没有优越感,社会与学校的环境不可同日而语。
你明白谁都不想被强迫做任何事,不要以爱之名难为一个孩子。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去引导他们,引导他们对于一件事有自己的理解,引导他们对于一件事发表意见的观点,引导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你所认为的都是正确的,你看见孩子无辜的表情怎么会有恨铁不成钢的内心活动呢?当孩子的一个问题把你考住了,你敷衍的态度,谋杀了一个孩子求知的欲望,诚实是我们要教给孩子的,但我们也要做到,你也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不是圣贤,是有缺点的,有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很正常的。
之所以很多孩子与父母不会坐下来谈心,大概是因为父母总想把自己以为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自己的孩子,造成一种不可靠近的距离,总是给孩子一种严肃刻板印象,生活需要真实,孩子也需要知道一些事情的真相的权力。你不说孩子早晚会知道的,我认为大部分事早知道比晚知道要好,许是听说,许是感悟,许是受到伤害之后,许是迷茫中,许是无能为力的恹恹之中... ...
你可以告诉孩子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但你也要告诉孩子事事需要变通,任何规则都是人定的,或许不通情达理,但我们是活着的,你是有反对的权力,如果你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到最后你还是得遵守。如果被规则束缚住,你遵守了规则,但你内心里的规则可以自己定,没人管得了你。你一定要相信,任何事都可以变通,不要把自己泅渡在自己的牢笼里。别人的生活你管不了,我们最多提个建议,听不听还是别人的事。
在爱情里,爱的死去活来也是一种极致的体验。这种极致是人生中为数不多的情感爆发期,这种时候,往往心中只有对方一个人,日思夜想,情话连篇,也是冲突最多的阶段,内心的情绪极其复杂,神经极其敏感,甚至会发生种种不理智行为,因爱之名,被感动的这份爱更加牢固,搞砸的这份爱就此别过。在这份极致的情感里,我们都一样,把爱当成了占有,把占有当成了最后的目的,把这份目的印在心上,无论外人怎么去劝说,也是听不进去的,有了一个结果,便也停歇了。
一个人对于自己工作的极致体验,大概有三个原因:1、工作时间久。2、热爱这份工作。3、自己的事业。对于认真工作,这是束缚吗?是的,这种束缚也许不明显,但根植于内心,因为当你熟知某种规则,长年累月,工作上带给你的惯性思维和习惯又会在生活上体现,这时是依靠一种记忆在生活,不用过多思考。相当于在一种体制下,固化了自己的行为,这样的事可以参考上个世纪在事业单位和国企里工作的爷爷奶奶,我爷爷给我的印象就是做事基本都是规规矩矩,自己认为的都是对的,无论怎样给他解释,根本听不进去。或许也可以说是在一种企业文化里,大环境下,被感染而有了行为上的反应。
极致你可以把它当成是追求而不是要求。我们可以去追寻探索极致,如果为了达到极致而列了很多条件、具体愿望,我想每个人首先的感受一定是心虚,因为极致本来就是一个很高很高的要求,只能一步一步探索,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