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跟好友在吃完晚饭后往艺术楼那边走,想要去找间空教室。几分钟的路途,不知怎么就聊起了钱这个话题。
好友说,希望自己快点有能力,快点有钱,这样的话,就可以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了。而且自己一旦有钱了,也可以给父母买很多他们平时舍不得买的东西。
我说对啊对啊,要是有钱了,现在咱们可以直接打车到市中心,找一家咖啡馆,哪还需要在寒风中去找一间教室啊。
我俩是越说越感觉悲壮。然后设想了很多“假如我有钱”:
假如我有钱,我就可以在高中请家教了,哪里还需要在一间大教室里跟几十个人一起盯着一个老师。
假如我有钱,我就可以去国外留学啊,国外多美,那些建筑,那些风情,就不用只是看着图片和视频惊叹了。
假如我有钱,我就再也不用想物品的价格问题了,不用挑挑选选货比三家。我不买那个东西只是因为我不喜欢,而不是因为太大的经济负担。
因为四六级考试布置考场的关系,艺术楼也不能进去;又不方便一起在宿舍(……),所以我们决定去校外喝奶茶吧。到校门口时我指着过来的车对好友说:“如果有钱,我现在就坐311去洪家楼吃牛排去。”好友翻了个白眼:“有钱你还坐311?打车去啊!有钱都不会用。”
额。
我哑然。
可能真的是因为一直很穷吧,所以连有钱都不会用了。
第一次明显感觉到自己很穷是在高中的时候。
在高中之前我大多数时候都是生活在西昌,川南的小城市,虽不算落后的吃土,但也说不上有多繁荣。
一天十几二十块的生活费已经算是很多了;穿得最好的衣服是以纯、阿依莲和真维斯;偶尔跟朋友出去奢侈一回,人均花费也在100以内;最最富裕的同学,也就只是能显摆一些正版专辑……
可是到了绵阳后,我的三观真的受到很大的冲击。
我实在是不能理解4位数一件的衣服穿在身上是什么感觉;不敢想象几百块的杯子装的水是不是要更清甜一些;上课玩手机被没收没关系,再买就是,而且都是一样的名牌;一套在脸上涂涂抹抹的东西就是我一个月的生活费……
每一次,他们口中随意说出的一个价格数额让我惊讶时,他们一副不可置信看着我的模样,就像一只只拳头,捶在我心底最薄弱的地方。
我好像一直没办法向那些虽然同龄,但是却完全不同心智的人解释,什么叫尊严。没有人排斥我,但我就是觉得格格不入。没有人欺负我,但我就是觉得无比委屈。
不是从那时才想要成为一个有钱人的;但之前从未有过那样强烈的欲望。
好友说,好像没有什么是钱不能解决的。我说,对啊 ,包括死亡的痛苦程度。
这个社会不知从何时起,好像就变得什么事都跟钱挂钩了。
高考结束填志愿,会有人考虑什么专业毕业后挣的钱多。
谈恋爱了会有人问对方的经济情况。有房否?有车否?否?那说啥。
甚至于号称最不可干预的死亡,有钱,就可以得到更好地治疗延缓死亡时限啊;再不济,也能减少一些死亡时的痛苦。
我希望自己能有很多钱,这样就可以买一幢很大带着庭院的房子,庭院里种上各种我喜欢的花,还有安置上秋千架,这样我就可以在黄昏时分坐在秋千上看书,闻着花香。
我希望自己能够很有钱,这样就可以给我家人更好的生活,让他们不必为繁琐事务而忧虑,想做什么就去做,尽管去追求梦想,随时失败了可以重头再来,因为我有支持他们重新开始的经济实力。
我希望自己很有钱,这样我的朋友们都能够跟我一样过上更好更舒适的生活。我的闺蜜素素的愿望就可以不是被土豪保养了;她可以随便花我的钱,然后拿着我的钱去做保养人的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