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仓山区麦园路,一条马路将校园分割成两部分,一边为出口抽纱仓库改建的男生宿舍和教学区,一边为一座沿石阶而上的老洋楼改成的教务办公室、食堂及女生宿舍,两边加起来占地不大,也就几千平米,很难想象上世纪80年代初,在这简陋的地方诞生了一所培养福建省WM人才的专科学校:福建省WM学校,日后从这里走出了数万WM人!成为“福建WM人才的摇篮”。
1980年夏,绿皮火车载着我从厦门岛出发,经过3-4小时的颠簸,到了福州。接着乘车到达校园。两边校门都是老式木板大门,足有3-4米高,这头宿舍区校门口耸立着一株百年老榕树,让校园多了些景致和绿荫。分配了宿舍,10多人一间,所谓宿舍就是在老仓库的基础上,由胶合板分融开而已,每间宿舍的床都是上下两层,相对两列排开,我住上层。洗刷时要到宿舍后的一排水龙头及几间砖头切成小澡堂,当年我16岁,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到这个陌生而简陋的地方,想到今后一切要靠自己打理了,那晚睡觉时,不禁偷偷的流了点泪。
分班进入教室,教室也是木板结构,走起步来都会嘣嘣作响,一个教室20人左右,学的是WM专业,开设了进出口实务、英语、地理、语文、政治经济等课程,教师有些是从福州一线老WM聘请来,一些从正规院校毕业遴选而来,校长是个南下老干部,一口山东口音,开大会讲话时很威严的样子。当时中专学制两年,学校1979成立,我是第二届的学生,听上届学长说,他们还参与了搬砖及平整土地呢!学校还处于艰苦创业阶段。
16-18岁正值人生的豆蔻年华,虽然学业紧张,生活条件也简陋,但狭窄的校园充满了年轻人的读书声、笑声、歌声,一天到晚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读再多的书都不累!最喜欢学世界经济地理,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港口物流情况,仿佛到了当地旅游一般,为我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喜欢从国际音标开始学习的英语,及WM英语函电和口语,同学们还尝试用英语简单的练习交流;喜欢翁老师治学的严谨,喜欢饶老师WM知识的渊博,喜欢朱老师教语文那种高亢激昂声音,喜欢强老师的口语腔调......喜欢到附近的烟台山公园上体育课(由于校园太小,只能借用公共场所)。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青年人的地方就有青春朝气和浪漫激情!1981年,第3届世界杯在日本举行,中国女排以七战全胜姿态,压倒卫冕的主办国日本,获得冠军,成为中国在三大球运动(足球、篮球、排球)队伍中的首个世界冠军。全校师生围着唯一的放在食堂的一台彩色电视机观看了决赛的全过程,大家欢呼雀跃,“加油”声此起彼伏,那一夜我们敲脸盆上街,为女排骄傲,为祖国自豪!也是透过那台彩电,我们还观看了改革开放初期引进的两部非常好看的外国连续剧:《加里森敢死队》和《姿三四郎》,至今仍记忆犹新!学跳交谊舞是那个年代的潮流,在二楼教室还开辟了跳舞练习专场,几个大家心目中最靓的帅哥美女,总是舞会的焦点和主角;不喜欢跳舞的也有玩法,如小L是笛子能手,他的笛声悠扬高吭!好听极了!小G的吉他也弹得出神入化,歌声和着琴声,到伤心处总能令人嘘吁不已!小F总是呆在教室研习欧体书法!
尽管学校规定在校期间不能谈恋爱,但私下里我们也知道谁跟谁在谈恋爱,哪个男生在追哪个女生!哪对恋人晚上约会超过规定的10点半闭门时间而没门可进.......!哎!爱的力量总是能冲破任何羁绊的!另外当时女生宿舍发生的那起“七仙女下凡”事件,面对迷信与科学的冲突,也着实让校方及老师忙活了一阵!伴随着紧张的学习,我最喜欢和同学上烟台山公园,泡上一壶茉莉花茶,放松心情,边看书学习,边欣赏美景,也喜欢晚饭后约上好友散步到解放大桥,甚至到繁华的台江商业区瞎逛,最喜欢吃碗福州炒米粉,肉片、配菜、米粉快速翻炒,然后下点虾油和白酒,香极了!喜欢校门口煎包店的煎包和锅边糊,喜欢到烟台山电影院观影,到烟台山公园游泳池游泳!难忘有一次我和小H登台表演相声,由于紧张,登台后台词忘了,支支吾吾的,演不下去,在大家的哄堂大笑中我红着脸逃下台来!难忘小Z乐为人兄,帮我洗蚊帐和被单。那时候的生活无忧无虑,同学间相当和谐,周边的生活配套也是不错,一切都是美好的,充满希望的!
两年很快过去,我们将各奔福建各地工作,当时是国家包分配,一般是从哪来回哪去,离别那晚,大家都纷纷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笔记本,彼此写下祝福的话语,场面感人。同学们大多分配到各地的国营WM公司,我也被分配到厦门一家WM公司。一晃三十多年过去,回想起我的学生生涯,最值得我怀念的仍然是那两年的中专学习时光!这两年的经历奠定了我一生工作和事业的走向,给了我一块进入社会的敲门砖,每每想起同学和老师都陷入深深的思念,感恩他们给予我那段快乐而充实的时光,虽然同学们现在都已年过半百,各自竞遇也各不相同,但愿永葆年轻活力,“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