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扔给室友一张截图,是我和论文指导老师的QQ聊天记录,室友立刻回复:
“到现在都没加老师好友,你太过分了。”
我才惊觉自己没有申请加老师好友,那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我当真一直没有留意。
2
和已经保研的高中同学一起吃饭,是毕业后许久未见的同学。我随意的套上男款直筒牛仔裤,和一件发旧的外套,罩上黑色水桶帽,连眉毛都没化就出门了。等见到同学时6,竟觉得她有些隆重,黑色中跟、镂空连衣裙、妆容精致,头发也打理了一下。
吃过饭后,她站起身来主动说:“来,我们加下微信吧。”原来,我们即便认识了很多年,也还不是微信好友,如果这次她不主动提起,我还是不会想到,原来我们并不是微信好友。
3
这些小事,只要用一点点心思去留意一下,都能做的周全些。可是,我的问题源于,我根本不想要去扭转自己的疏忽和冷漠,只愿意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舒适着。
我不看朋友圈,不刷QQ空间,大学期间因为参加活动认识了许多人,可活动过后,我再也不想遇见他们了,在校园里撞见都会想尽办法躲开。
后知后觉地发现,大一时一起喝酒谈心的朋友,偶然遇见也只剩尴尬了,曾经挽手自拍的朋友,有天把我删了。公众号推文里写到一位优秀的学长出国交换了,才发现我以前和学长是认识的,只不过现在没联系了。
社团的学弟学妹从来不与我亲近,后来我走进社团办公室,已经感受不到归属感了。因为我一个人坐在角落里,不会主动讲话,私下也并不与谁联络感情,只剩下不熟和客气。
4
能发觉自己在社交时一点都不努力,可以避免的交集都会避开。有时也羡慕坐拥大把好人缘的人,也仅仅是羡慕一会儿,要我再去多留意一些身边人和事,我是不乐意的。大多数时候,我都宁愿自己坐着无聊发呆,也不愿意在一群人中间谈天说地。
把自己所有的交流、嬉闹都给了固定的朋友圈,恨不能把自己全部刨开了给一直陪伴的朋友看,毫无保留。
5
想要一直真诚不戒备地活着,发觉在面对稍微陌生些的人和环境,都会有些谨小慎微。有时无意的一句话,都小心感受着对方有没有不悦,对方一点点的不悦,都是我反省懊恼的源头。
时常因为在人际关系中做的不好,而一遍遍地后悔,责怪自己的愚钝。
一次次地给自己难过,不如断了与人接触的机会,如果可以,想在一处待着,不需要任何人陪伴,也不要有消息弹出来,就偶尔与挚友相聚,时而与家人谈谈心,便足够了。